-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黑衣壮的道教文化底蕴
朱常红
黑衣壮族群敏(亦称),意思说,道是静寂、无声、无欲、无体、无形、至善、空灵、朴德的隐匿者,说出来的道是明了的,是道的显现者。西方的现代诗人、哲学家海德格尔研究老子道教观时,认为“知其白,守其黑”的意思是:“黑”是思想的源泉、思想的场所和它的场所性的本质,是原始纯朴的本性,是我们本源的家。
生活如同荷尔德林的“盛满了黑暗的光明”的酒杯一样,黑色有着纯澈、善良的生命特征。中国古代宜夜说宇宙观用“气”来解释宇宙,认为看宇宙如同远望山峰皆青,俯视深谷黝黑。这里的黑(青)色代表了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这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黑衣壮独崇黑色正是对这种善良、纯朴生活的追求,是黑衣壮万里迁徙、历经战乱仍然生存的强大的民族生命力的象征。
那坡黑衣壮分别生活在石山、土山和河谷3个生态区域内,生活环境极为艰苦。尤其其东北部的石山生态区内,气候恶劣,动植物稀少,土地资源、水资源缺乏,素有碗一块瓢一块,一顶草帽盖三块之称……
夜幕或农闲时间,黑衣壮人民主要的活动就是对山歌,“尼的呀”、“过山腔”是黑衣壮著名山歌唱腔。自古以来,黑衣壮人民能歌善舞,近年随着人们对黑衣壮文化的重视,这一文化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那坡县成立了“黑衣壮”演唱团,那坡县小学还成立了“黑衣壮”歌舞班,以专门培养年轻的黑衣壮歌舞手,保存黑衣壮歌舞文化。黑衣壮人民用歌舞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向往、追求。
2虚静空灵的田园浪漫
黑衣壮人民生活在黑山绿树玉米丛之中,鸡犬之声相闻,每至清晨或夜幕时分,栏杆式建筑生起屡屡青烟,宛若一副现代社会的田园漫画。黑衣壮大多居住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极为缺水,夜行者只要听到蛙声贯耳,就知道附近有村户人家,心里顿生思家之情,归心似箭。黑衣壮文化中,处处渗透着虚静空灵的田园浪漫。
虚静是道教文化特征之一。“静”是老子所说的“妙”境,“虚”是达到“静”的心性活动。道家认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子·天道篇》)纯粹虚静恬淡循顺自然修心养性。大象无形大巧稀音平淡之美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庄子·至乐》)大年初一凌晨挑新水,去世向水神报丧黑衣壮不仅把亲生的父亲称作爹姆,而且把有了孩子的成年男子都称作爹姆。牛黑衣壮不吃牛肉,看见杀牛都要绕道走。。坟顶、坟碑均饰各式瓦片,像一座。黑衣壮道教文化、现代桃花园的生活,与黑衣壮人民地处山区,封闭自足的小农经济密切相关。日出而起,日落而息,加之交通、通讯不顺达,影响人们的内在潜能、文化心理积淀和文化行为方式,人们的审美判断、交往礼仪、风俗习惯受到大自然生活影响较深,同时也较少受现代社会的负面影响。天性纯朴善良,后天毓秀钟灵,如同“清水芙蓉”,黑衣壮文化一支独秀,别致有加,弥漫着清新自然的迷人风采,体现着现代社会中少有的田园浪漫。
3朴素的自然崇拜、繁多禁忌及其滞后贫穷
黑衣壮有着自然崇拜的朴素生态观,除了上文所说的水崇拜外,黑衣壮还有火崇拜、石崇拜、动植物崇拜等等。生养小猪、烧窑、酿酒等,都要生火石、石缸、石磨石桌和石墩等随处可见马独屯保留下来的原始村落风貌枫叶镇鬼避邪合字天算正月初三日出种”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红薯、豆类。其文化教育落后, 其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尤其是女性,年长的几乎是文盲,年轻一代大多也只有小学文化水平。
黑衣壮滞后贫穷是其道家思想价值观的现实反映。道家思想过分强调人的自然属性价值,主张“无为”、“无治”、“无欲”等,忽略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其所提倡的‘和谐’也仅仅是满足于天命,消极的和谐。道家的“唯道是求”的天人观与我们当今的“以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根本目标”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有着根本的不同。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黑衣壮的道教文化仍然承继的古代的老子、庄子等道家反文化、轻经济的价值观。诚然,我们要对破坏人们的自然家园、社会家园和心灵家园的文化现象进行批判,但同时我们更需要发达的经济能力来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需要高品位的反文化来排斥工业技术文明带来的技术化的情感、价格化的道德、动物化的人际关系等等。
二历史与抉择:黑衣壮道教文化的当下思考
鲁迅先生“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一语道破了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小杂感》,他进一步阐明:“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新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虽然道士与道教有所区别,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中国人对道教的感受。黑衣壮道教文化作为的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它具有二重性,即精华与糟粕共存、动力和惰力同在,但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是其精华与动力,正是因为这种精华和动力,才形成了独特的黑衣壮文化。
李刚《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中提出:“道教文化不是化石,它活生生地存在于当代中国社会,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