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民权与人权的差别.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公民权与人权的差别 刘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 [提要]在全球化时代,人权与公民权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一些学者和政治家甚至不加区别地使用人权和公民权概念。实际上,这两个概念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公民权远早于人权,人权出现后并没有改变各国公民权之间的差异和一国之内不同公民权利之间的实际差别。本文梳理这两个概念的历史渊源和特点,提出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别,有助于避免理论上的混乱,在实践中更稳妥地推进人权事业和公民权利的发展。 关键词:人权 公民权 主权 A View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itizenship and Human Rights (Liu Jun Inst. of World His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In global times, the boundary line between citizenship and human rights has been obscured. Some scholars and politicians even use the two concepts without any distinction. Actually, the two are not alike in many aspects. The citizenship appeared much earlier than human rights, and the coming of human rights has not totally changed either the differences among citizenships in various countries, or among the various groups in one state. This article is trying to sort out the his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while, to points out that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itizenship and human rights might avoid some theoretical confusions, and in practice, pushing citizenship and human rights forward smoothly and steady. Key words: human rights, citizenship, sovereignty 在全球化时代,人权与公民权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有人宣称,“公民身份已经死亡”。西方人权理念对非西方国家的公民权现状构成很大压力,甚至不同国家之间公民权利的差异都会被认为是违反人权。一般认为,人权和公民权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维护这些权利的理由是不证自明的。但两者的历史渊源、性质和特点是不同的,这些区别决定了它们在社会实践中也有很多差异。梳理这些差异对更深刻地认识这些权利,更稳妥地推进我们的人权事业和公民权利的发展是有益的。 一、公民权和人权的历史和有限性 历史上,公民作为概念和现象的出现都远早于人权。在希腊文中,公民(polite)一词就是由城邦(polis)演化而来,意为“属于城邦的人”。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凡有资格参与城邦的议事和审判事务的人都可以被称为该城邦的公民,而城邦简而言之就是其人数足以维持自足生活的公民结合体”。简单地说,公民身份确定哪些人是、哪些人不是某一社会共同体的成员;公民权利主要指参与社会共同体政治,并分享相应的好处和承担有关的义务。在雅典,非公民(metics)指为了“寻求经济机会”来到雅典的外邦人,他们没有公民权利,但有义务协助公民保卫城邦。古希腊各城邦公民的实际情况远比亚里士多德关于公民的定义要复杂。有的城邦,工匠和佣工不是公民,外邦人不是公民;而在别的城邦,这些人有可能是公民;有的城邦要求公民的父母必须是公民,甚至公民的上几代都必须是公民;有的只要求公民的母亲必须是公民。一般情况下,奴隶、儿童和妇女都不是公民。亚里士多德先后在雅典生活了三十多年,因他是外来者,始终不是雅典公民。有学者总结说,“谁是或谁不是公民,取决于而且只取决于法律。……实际上所有的公民都是‘造成的’而非‘天生的’”。 到了罗马帝国时代,曾作为古希腊公民标志的政治参与权逐渐消失了,罗马帝国公民只是一种相当于专制国家的臣民身份。如一位学者所言,“罗马由共和国变成帝国之后,你服从国家,国家提供什么来酬报你,愈来愈不清楚。共和国极盛时期,罗马人视共和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