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课件(《夜雨寄北》《论诗》).pptVIP

《古诗二首》课件(《夜雨寄北》《论诗》).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补充问题: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有什么作用? 学习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自学提纲: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结合注释理解诗的内容; 3、赏析诗歌的意境及思想感情。 4、背诵诗歌。 《夜雨寄北》赏析 李商隐 作 者 介 绍 李商隐画像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 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 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 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 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牛僧孺、李德裕)的朋党之争中。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 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 而这首诗这是写于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当时他正担任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也可以说愁苦寂寥时诗人当时最主要的心情遭际。 作品背景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听朗读,注意体味诗歌的感情 诗文技巧分析 夜雨寄北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这句之中用两个“期”字,不仅在节奏上先停顿后转折,而且在内容形式上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现了思念妻子、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 诗文技巧分析 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泛指诗人居住的巴蜀山地。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此句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的愁思之绵绵深重。值得注意的是“涨”既写出了秋雨满池子,又暗喻了心中的愁思。“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亲人深深的怀念。 课文技巧分析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共剪西窗烛:指在西窗下伴着烛光(促膝倾谈)。 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课文技巧分析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副词。还,且。表示轻微的转折。 却话:再叙。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此句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属于以虚写实。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读完诗歌,眼前出现了二个形象,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二个人物在进行问答。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亲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意。 。 本课小结 赵翼(1727~1814) 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与袁枚、张问陶齐名,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 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评论、议论。 这里指祖国山河。 有才华的诗人、文学家。 《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作品在文学界的地位及其影响. 。 李杜诗篇万口传,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 至今已觉不新鲜。 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 各领风骚数百年。 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全文翻译 1、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这两句已成对这两位诗人的千古定评。也曾有人企

文档评论(0)

考试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