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
中 文 提 要
受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在华侨人数最多的东南亚地区,经
济衰败、市场凋敝,大量的工厂倒闭、商店关门,失业人数与日剧增。基础本来
就很脆弱的华侨经济在危机的冲击下也在劫难逃,大量的华商、华工陷入了失业
状态;同时,日本对东南亚地区的“南进运动”以及当地原住民的排华运动,又
造成了大批的华侨陷入了极度的生计困难之中。因而,许多失业华侨在生计无着
的情况下被迫返回祖国。广东省作为最大的侨乡,也有大量的广东籍难侨回到家
乡。面对破产、失业回国的难侨,广东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立即设立救济机构、制
定救济措施,对他们伸出了援救之手,通过收容、资遣、介绍工作以及对老弱病
残者医治等途径对他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救济与安置,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
了生计的困境。这场救侨活动一直持续到抗战爆发前夕。
然而,正当广东地区对难侨进行救济之际,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特别是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日军对香港和东南亚地区的占领以及日军对东
南亚地区华侨的迫害,又造成了大批旅港华侨、东南亚华侨内渡求生,许多华侨
被迫踏上了返国的路途。同时,在广东,由于战争的影响,侨汇中断,向赖侨汇
生活的国内侨生、侨眷的生活也陷入了极度困难之中。一时,大量的难侨挣扎在
死亡线上。面对这种状况,在国民政府的领导下,广东省地方政府在沿海地区被
日军占领、省政府被迫北迁韶关、抗战情形极为艰苦以及省内财政极为困难的情
况下,再次承担起救侨任务。救侨机关克服种种困难,通过设立救侨机构、制定
救济措施,甚至包括发动社会各界等对归国难侨、侨生、侨眷施以救济,从而使
身陷困境中的难侨看到了生存的希望。这场救济活动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两次
大规模的救侨活动充分体现了广东地方当局及国民政府的侨务观与救济观较满
清王朝的侨务观以及历届王朝政权的救济观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与进步。而与此
同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广东地区的汪伪政权为了适应日军对港澳华侨的疏散
也在广东地区对港澳归国难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救济,当时这种救济活动在一定
程度上也舒缓了归国华侨的苦境,客观上起到了救济效果。同时,我们还必须注
意到,从 1929 年东南亚失业回国华侨到抗战期间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量
难侨的回归过程中,除了政府救济之外,社会团体以及慈善机关等民间力量也对
I
难侨伸出了援救之手。正是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国内对回国华侨的救
济使他们免遭了许多痛苦。
民国期间华侨的两次蒙难皆来自三、四十年代国际关系变动的影响。而中国
政府面对变动的国际关系力图运用一切力量来改变不利的国际现状维护自身的
利益。本博士论文运用大量相关的档案资料,力图通过研究 1929-1945 年间广
东地区的救侨活动来间接反映该时期中外关系的变化,民国政府的侨务政策的演
变以及中国政府等各种力量在这场救侨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民国期间;广东;难侨救济;侨务政策
II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economic crisis throughout the world from 1929 to 1933, the
Southeast Asia where the overseas Chinese lived witnessed the decayed economy and
deconstructive market. With a great of factories bankrupted and shops closed, many
people were out of jobs. The vulnerability economy managed by overseas Chinese
was, of course, doomed to be crashed under the crisis, so groups of overseas Chinese
workers and businessmen were laid-off. In the meantime, Japanese went to southeast,
together with the native’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