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 权 法 第十一章 物权法概述(3学时) [教学要求和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物权法的一般理论,认识建立和完善我国物权制度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物权法的特征、物权法法定原则、一物一权原则、公示公信原则。 一、物权法在民法以及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二、我国物权立法的社会背景 (一)个人财富进取心的承认,是物权立法的政治基础 (二)现实中巨大的公共财富和个人财富,是物权法的物质基础 (三)加入WTO后,是物权立法的国际背景 三、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作用和意义 (一)“定分止争”、“物尽其用” 第二节 物权法的基本内涵 一、物权法的概念 (一)物权法的含义 物权法就是关于物的归属和利用的法律规则 (二)物权法的种类。 形式意义上的物权法——民法典物权编; 实质意义上的物权法——以物权关系为规范对象的所有法律。 二、物权法的性质 (一)物权法为私法 (二)物权法为财产法 三、物权法的特征 (一)调整财产关系的静态性 (二)规范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三)物权法是固有法(差异性、本土性) (三)法律规范效力的强制性 (四)维护利益的公共性 四、物权法的编制体例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一、物权法定的原则 (一)物权法定的原则的含义和内容 (二)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后果 (三)物权法定原则的沿革和立法理由 (四)检讨 二、一物一权原则 (一)一物一权原则的含义与内容 (二)一物一权原则的沿革与立法理由 1. 一物一权原则的沿革 2. 立法理由 (1)明确权利范围 (2)避免物权关系复杂化 (3)避免公示的困难 (三)一物一权原则的修正 (四)我国物权立法是否应确立“一物一权原则”的争论 三、公示公信原则 (一)公示原则 (二)公信原则 第十二章 物权(4学时) [教学要求和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物权的概念、特征和种类。掌握物权的效力、变动和公示。 [重点、难点]物权的效力、物权的变动。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 一、物权的定义 二、物权的法理基础——支配权与请求权的区分 三、物权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四、物权的特点 第二节 物权的种类 一、依物权的法律根据对物权种类的划分 (一)公法中的物权和私法中的物权 (二)普通法中的物权与特别法中的物权 (三)制定法中的物权与习惯法中的物权 (四)国际法中的物权与国内法中的物权 二、按物权的主体对物权种类的划分 (一)单一主体物权与共同主体物权 共同主体物权: 按份共有 共同共有 总有 合有 公有 (二)国家物权、集体物权、法人物权和个人物权 三、按物权的客体对物权种类的划分 (一)可分物物权与不可分物物权 (二)不动产物权、动产物权、权利物权和准不动产物权 四、依物权的内容对物权种类的分类 (一)所有权与他物权 (二)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四) 主物权和从物权 (五)有期限物权和无期限物权 (六)意定物权和法定物权(如留置权、法定抵押权) (七)登记物权和非登记物权 (八)独立物权与附属物权 (九)法律上的物权和事实上的物权 五、典型物权和准物权 第三节 物权的效力 一、含义 物权的效力指法律赋予的使物权的支配效力得以完满实现的各种具体的保障力。包括排他效力、优先效力、追及力和物权请求权。 二、排他效力 指同一物上不得成立两个所有权或成立两个内容相互矛盾的物权、 三、物权的优先效力 基本含义是相同一标的物上有数个利益相互矛盾、冲突的权利并存时,具有较强效力的权利排斥具有较弱效力的权利的实现。 (四)物权的追及效力 受善意取得的限制。 (五)物上请求权 第四节 物权的民法保护 一、请求确认物权 二、请求排除妨碍 三、请求消除危险 四、请求恢复原状 五、请求返还原物 六、请求赔偿损失 第十三章 物权变动 第一节 物权变动模式和物权变动原则 一、物权变动概说 (一)物权变动的概念 (二)物权变动的基本形态 1.基于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 2.非基于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 二、物权变动的模式 (一)债权意思主义 (二)登记对抗主义 (三)公示要件主义 (四)物权形式主义 三、物权变动的原则 (一)公示公信原则 (二) 区分原则 第二节 非依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 一、具体类型 (一)依据“公共权力”发生的物权变动(法定物权变动) (二)因继承发生的物权变动 (三)因事实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 二、非依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与物权公示原则 第三节 不动产物权登记 一、概念与意义 (一)概念 不动产物权登记,是权利人申请国家职能部门将有关申请人的不动产物权的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事实。 不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B-T 2491-1994 扣件组装疲劳试验方法.pdf VIP
- 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中国骨与关节杂志.pdf VIP
- 2025年银行纪检笔试题目及答案.doc VIP
- 《企业经营决策讲义》课件.ppt VIP
- 中小学生牛奶配送项目 投标方案.docx
- 2024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鸭塘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VIP
- 样板工程验收记录.docx
- YY_T 0466.1-2023 医疗器械 用于制造商提供信息的符号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 七年级数学新课标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ocx VIP
- 燃气发生器结构和系统详解.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