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表演理论核心概念探段静.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20 10年第 5期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5 , 20 10 J ou rna l of B eif ang E thn ic Un ivers ity Gen N o95  总第 95期            民俗学表演理论核心概念探析 段 静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 ,上海 200234) 摘  要 :表演理论自 20世纪 80年代传入我国 , 曾在民俗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引起很大反响 。但由于 国内对相关的理论著述还缺乏全面系统的翻译 ,因而使国内学者难以把握该理论的精髓 ,也未能充分认 识它对当代民族艺术的保护及民族文化交流的重大意义 。本文以搜集到的国内外一手资料为基础 ,对 表演 、框架 、自反性 、标定 、模式性和新生性等核心概念的内涵与意义进行了阐释 , 以期为后来者深入了 解表演理论提供一定的借鉴 。 关键词 : 民俗学表演理论 ;表演理论核心概念 ;框架 ; 自反性 ;模式性 ;新生性 中图分类号 : C95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674 - 6627 (20 10) 05 - 0058 - 06 表演理论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传入我国后 ,给我国口头艺术研究领域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 。 ( 表演的概念将各种文类的语言艺术统一起来 ,形成将语言艺术作为一种言说方式 a mode of sp eak ) ing 的观念 。20世纪末本世纪初 ,该理论在民俗学界引起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并逐渐在其他学科 领域产生影响 。但由于国内对相关的理论著述还缺乏系统的翻译 ,许多人对表演理论的借鉴往往 几经转折 ,难免有 “断章取义 ”之嫌 ,也阻碍了表演理论在中国社会历史语境下的重构 。笔者在对 国内外资料进行爬梳的基础上 ,总结出其中的核心概念并加以阐释 ,希望为后来者深入了解表演理 论提供一定的借鉴 。 一 、表演 理查德 ·鲍曼的考察对象主要是口头艺术 ,他将这种语言艺术视为一种表演 ,其本质是一种口 头语言交流的模式 : “从表演者的角度说 ,表演要求表演者对观众承担展示 自己达成交流的方式的 责任 ,而不仅仅是交流所指称的内容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 ,表演者的表述行为由此成为品评的对象 ( subject to evaluation) ,表述行为达成的方式 、相关技巧以及表演者对交流能力的展示的有效性等 , ( ) 都将受到品评 。此外 ,通过对表达行为本身内在特质 in trin sic qualitie s 的现场享受 ,表演还可被显 ( ) [ 1 ] ( 12) 著地用于经验的升华 enhancem en t of exp erience ”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推论 : 一是民俗学中的 “表演 ”更多的是一个描述性名词 ,它可以成为某种 口头交流决定性的或可选择性 的特征 。同学聚会上随意地聊天并不能成为表演 ,但当某一个人向大家讲述起 自己一次惊心动魄 的经历 ,事件便带有了表演的性质 。讲述者力图清晰、流畅、生动地讲述以吸引听者的注意力 ,听者 收稿 日期 : 20 10 - 06 - 19 基金项 目:上海师范大学 2009年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项 目“表演语境下的口头艺术 ” ( ) 作者简介 :段静 1979 - ,女 ,湖南益阳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主要从事文学理论 、口头文 学研究 。 58 也会对此作出自己的评价 :或相信或质疑或惊叹。正如鲍曼所说 ,表演并非是任何

文档评论(0)

godadd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