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T 10325-1999 调味品名词术语 豆制品.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调味品名词术语 SB/T 10325-1999 豆 制 品 Condiment terminology Bean products ━━━━━━━━━━━━━━━━━━━━━━━━━━━━━━━━━━━━━━━ 本标准规定的名词术语适用于以大豆或大豆饼粕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豆类副食品。 1 一般常用名词术语 1.1 豆制品 以大豆、小豆、绿豆、豌豆、蚕豆等豆类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食品。从狭义上 讲,豆制品是由大豆或大豆饼粕的豆浆凝固而成的豆腐及其再制品的总称。 1.2 发酵性豆制品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而成的豆制食品。如腐乳、豆豉、霉豆腐、酱豆 等。 1.3 非发酵性豆制品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不经发酵过程制成的食品。如豆浆、豆腐及其再制品、腐竹、豆 粉、豆乳等。 1.4 凝固剂 加入熟豆浆中,使已经发生热变性的大豆蛋白质发生凝固作用, 由蛋白质溶胶变成蛋 白质凝胶的物质。盐类和酸类均可作凝固剂。常用的凝固剂有盐卤(氯化镁)、熟石膏( 硫酸钙)、其它钙盐、有机酸及葡萄糖酸-δ-内脂等。有些地方用 PH4.2~4.5 的酸黄浆 水作凝固剂。 1.5 消泡剂 又称防沫剂、去沫剂和抗泡剂。豆制品生产磨浆时, 由于皂角素作用和大豆蛋白质的 特性,生成许多泡沫,给生产操作造成困难。为消除这类泡沫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称为 消泡剂。常用的消泡剂有植物油及其油脚、乳化硅油、甘油酸内脂等。消泡剂易在豆浆表 面铺展开来,吸附于泡膜表面使其变薄,表面张力减小, 以至破裂消失。 1.6 防腐剂 为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保存时间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豆制品生产常用的有脂肪酸甘油脂、甘氨酸和溶菌酶等,这些物质对耐热性芽孢杆菌、革 兰氏阳性菌、各种霉菌有较强的抗菌性。 1.7 改良剂 为改善豆制品的形态、质量、口味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统称为改良剂。其中有助于 保持豆乳、豆浆饮料凝胶特性的食品添加剂称为稳定剂或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果胶、 海藻酸钠等。用于提高豆制品营养价值的食品添加剂,称为强化剂。如蛋氨酸等。添加 植物油则可改善豆制品的风味和品质。 1.8 卤水 1.8.1 制作豆腐用的卤水,又称盐卤或苦卤。由海水或盐湖水制盐后,残留于盐池内 的母液。 主要成分有氯化镁、硫酸钙、氯化钙及氯化钠等。味苦、有毒。蒸发冷却后析出氯化镁结 晶,称为卤块。卤水是我国北方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剂,浓度一般 20~29 °Be ′。 1.8.2 卤块溶于水亦称卤水。作凝固剂用时,浓度一般为 18~22 °Be ′,用量约为原料 大豆重量的 2 %~3.5 %。 1.8.3 制作卤制豆制品的汁液,主要由食盐、酱油、糖、味精和其他调味料熬制而成。 1.9 熟石膏 又称煅石膏。生石膏加热到 100℃以上,失去部分结晶水而得到的白色固体。分子式: 1 CaSO4 ·━H2O,可作为豆腐的凝固剂。熟石膏在使用前应粉碎,然后加水搅拌制成均匀悬 2 浮液。熟石膏如进一步加热失水,变成过熟石膏,则不能作凝固剂。 1.10 老汤 又称老卤。生产卤制豆制品和炸卤豆制品时用以浸泡、煮制豆腐坯的汁液。配制老汤 的调味料有花椒、茴香、桂皮、食盐、酱油以及葱、姜等。 1.11 臭卤 制作臭干时用的汁液。黑褐色、味鲜美,臭而有异香。臭卤每天发泡,沫多层厚起裂者 为正常。陈年臭卤须投套淡卤再生。定期加入炒熟研末的花椒、茴香、芝麻、荷叶、食盐、 以及煮熟捣烂的鲜竹笋和笋汁等,忌生水和油脂。 1.12 香卤 老卤的一种,香辛料和调味料有茴香、丁香、桂皮、味精、白糖、酱油、食盐等。还 须加入焦糖色、定期投套再生,循环使用。 1.13 提取率 又称抽提率。将大豆及大豆饼粕加工成豆桨时,一种或几种成分从原料内转移到豆浆 中的比率。 1.14 凝固率 豆浆中一种或几种成分转移到豆制品中的比率。 1.15 大豆蛋白质提取率 单位重量大豆所制豆浆的蛋白质含量与该大豆蛋白含量的百分比。公式

文档评论(0)

godadd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