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瘢痕组织学初探及临床资料分析.pdfVIP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瘢痕组织学初探及临床资料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博硕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值得参考!!!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瘢痕组织学初探及临床资料分析 硕士研究生:吴彩林 导 师:肖小敏 教授 中 文 摘 要 目 的 ⒈探讨影响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的因素。 ⒉利用组织学方法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愈合的规律。 ⒊分析影响剖宫产术后瘢痕愈合组织学变化的相关因素。 方法 ⒈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 院自愿选择阴道试产且无试产禁忌症的瘢痕子宫孕妇8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试 产成功率与孕妇年龄、孕周、分娩间隔、子宫下段厚度、母儿结局等的关系。 ⒉第二部分:收集2011年1月-2012年4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系统 产检、选择性剖宫产并符合入选标准的瘢痕子宫孕妇82例,非瘢痕子宫孕妇28 例分别作为瘢痕组和非瘢痕组。HE染色观察子宫下段组织的结构;Masson染色 法检测子宫下段组织中胶原的体积密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下段组织中平滑肌 及Ⅰ型胶原的体积密度;间苯二酚品红染色法检测子宫下段组织中弹力纤维的表 达;Tunel染色法检测子宫下段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 3.第三部分:收集第二部分中瘢痕子宫孕妇前次和本次妊娠资料及组织学数 据。分析两次妊娠临床情况对子宫下段瘢痕组织愈合的影响。 结 果 ⒈第一部分: 1)83例瘢痕子宫孕妇中,56例试产成功, 成功率67.5%;试产失败的第一 原因为胎儿宫内窘迫,其次是产程进展受阻及先兆子宫破裂。 I 2)分娩间隔≤3年组的子宫下段厚度显著厚于分娩间隔>于9年组 (P<0.05)。 3)分娩间隔≤3年组比分娩间隔>3年组先兆子宫破裂率高(P<0.05)。 4)试产成功组比失败组孕妇术后住院天数少、胎儿体重轻(P<0.05)。 5)有顺产史的瘢痕子宫孕妇试产成功率显著高于无顺产史孕妇(P<0.05)。 2.第二部分 1)瘢痕子宫下段的组织学变化:瘢痕子宫下段组织中平滑肌排列紊乱、平 滑肌数量较非瘢痕子宫少。血管分布于间质中,壁增粗,管腔狭窄。瘢痕内含有 丰富的胶原纤维,有弯曲细小状及粗大片状,有的区域呈向心性或旋涡状。弹力 纤维数量增多,成团状,排列紊乱。非瘢痕子宫下段组织中,平滑肌整齐地成条 形排列。胶原束较细小,胶原均匀填充在肌束之间。弹力纤维如发丝般细小,成 较独立条状。 2)瘢痕子宫下段组织变化的体视学分析:瘢痕组子宫下段组织平滑肌体积 密度比非瘢痕组小,弹力纤维阳性表达率、单位面积中未凋亡细胞核数目与凋亡 细胞核数比非瘢痕组高(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Ⅰ型胶原体 积密度、胶原体积密度差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不同间隔时段瘢痕子宫下段的组织学变化:各时间段瘢痕组子宫下段平 滑肌体积密度均小于非瘢痕组,但各间隔时段的平滑肌体积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胶原体积密度在3-5年组比 ≤3年组大;子宫下段弹力纤维阳性率在 3-5年组 显著高于非瘢痕组; 间隔≤3年组的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非瘢痕组和7-9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型胶原体密度、凋亡指数在各组间差异 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第三部分 1) 瘢痕子宫下段组织胶原体积密度与前次剖宫产年龄负相关,与本孕分娩 前一周内羊水最大前后径正相关 (P<0.05)。 2)单位面积下凋亡细胞核数目与二次剖宫产间隔时间成负相关(P<0.05)。 3)本次分娩孕周与单位面积下未凋亡细胞核数目负相关(P<0.05)。 结 论 II ⒈剖宫产术后3年子宫瘢痕成熟,3-9年瘢痕稳定, 9年以上瘢痕可能老 化;瘢痕子宫下段平滑肌无法修复至术前状态; ⒉瘢痕子宫分娩间隔3年内的子宫下段厚度并非预测试产过程先兆子宫破 裂的适宜指标; ⒊剖宫产前后有阴道分娩史,胎儿体重较轻的孕妇阴道试产成功率高; ⒋剖宫产术后瘢痕愈合过程中,瘢痕组织的平滑肌体积密度并未随术后时 间延长而增加; ⒌剖宫产后3-5年子宫下段瘢痕中胶原体积密度和弹性纤维阳性率较高; 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献大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