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地区粮食物流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新华社信息呼和浩特9月14日电(记者任会斌)吉林、辽宁、黑龙江3省有“北大仓”之称,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基地,承担着“北粮南运”的重要任务,对国家粮食安全意义至关重要。经多年建设,目前东北地区的粮食物流体系已较为完善,但眼下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亟待破解。
东北地区物流体系不断完善
在国家支持下,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粮食物流体系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粮食“四散化”的推进,粮食的物流成本、损耗等大为降低,物流效率得到提高。
--流通“四散化”加快“北粮南运”发展。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以四散化为标志的现代粮食物流业,散粮运输目前已成为东北地区粮食流通模式的主流。据大连北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红速介绍,2005年东北地区北良、大连等5个主要的粮食转运港口,中转粮食货源的散粮化已达60%以上,其中玉米在70%以上。
流通“四散化”推动粮食物流量猛增。以玉米为例,2004年东北地区玉米南运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达到1152万吨,2005年已达到1416万吨。(见表一)
表一:近年来东北地区玉米南运量(万吨)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运量 773 864 805 1152 1416 --粮食物流设施建设较快,港口、铁路体系初步形成。
东北地区粮食外运,推动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轮船运输成本低,近年来东北地区已形成以北良、大连、营口、锦州、丹东5处港口为主的港口群,同时带动了各地对粮食物流体系的建设与投入。专家介绍说,目前5个港口已建粮食转运泊位10个,其中北良港、大连港的玉米转运量已分别占东北地区的31%和22%左右。(见表二、三)
表二:东北地区主要港口散粮中转设施状况
港口 散粮泊位(万吨级) 仓储能力(万吨) 2以下(含) 5以下(含) 5以上 筒仓 场地 预计新增(筒仓) 北良港 1 3 147 15 大连港 1 2 1 51 80 营口港 1 20 60 06年20个 锦州港 35 07年20个 丹东港 1 30
表三:东北地区港口2003年至2005年平均玉米中转份额
港口 锦州港 丹东港 北良港 大连港 营口港 份额 20% 6% 31% 21% 22%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铁路散粮运力也得到较快发展。自北良港的L18型散粮列车运营以来,散粮车以高效率、低损耗的优势迅速发展,畅通了产区与转运站的物流渠道。近3年来,东北散粮车运输企业已增至8家,运输车已由最初的2083辆发展到目前的4720多辆。东北地区的铁路年散粮运力也达到1500万吨以上。(见表四)
表四:东北地区铁路散粮车经营状况(辆)
序号 产权 数量 车种 经营企业 主要去向 1 北良公司 2400 L18型和路L18型分别2083辆、317辆 北良2400 北良港 2 吉粮集团 500 路L18型 大窑湾港 3 大连良运集团 300 自L17型 北良港 4 松源公司 674 路L18型和17型分别500辆、174辆 大窑湾港
北良港
锦州港 5 营口中储粮 270 路L18型和17型分别150辆、120辆 营口中储270 营口港 6 大连金信 76 路L17型 金信76 北良港 7 益海集团 300 路L18型 益海300 北良港 8 黑粮 200 路L18型 哈局代管200 北良港 合计 4720
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物流的因素分析
--粮食深加工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粮食深加工项目不断增加,产能迅速扩大。预计2006年底,东北地区的玉米深加工能力将超过1000万吨,2008年底将超过1500万吨。其中吉林省的玉米深加工能力2006年底将达到600万吨以上,占当地玉米产量的32%左右,预计3年后还将增加600万吨加工能力。(见表格五)
表五:东北三省区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状况(单位:万吨)
吉林 黑龙江 辽宁 三省06年底预计增加 三省08年前预计筹建 三省08年底预计增加 玉米淀粉(糖) 315 80 90 485 200 685 食用酒精 60 90 60 30 燃料乙醇 125 110 40 275 70 345 化工醇 60 60 250 310 饲料 100 100 100 其他 30 30 30 总计 600 280 130 1010 550 1560 粮食产地的深加工能力扩张远大于产量的增幅,必然对粮食物流和外运产生较大冲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