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霍口至川边段公路工程
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罗源县霍口乡白廷线霍口至川边段公路工程全长7.58km,路线起点K31+958位于山垅湾门口水泥路,沿老路进行拓宽改造,途中经过山垅湾村、岗尾村、龙腰岔口至终点位于川边交界水泥路面处,桩号为K39+538.14。本工程为四级公路,设计速度为20km/小时,路面宽度为5.5m。
主要工程量:路基填土1560493m3,石灰改善土206741.8 m3,压沟处理40cm厚6%石灰土9189.9 m3,高地下水位处理30cm厚砂砾层,上铺一层复合土工膜砂砾16370.54 m3、土工膜54899.63m2,高填预压40cm厚6%石灰土,超填30cm厚土预压石灰土19646.41 m3、素土22913.64 m3,桥头路基(40cm厚6%石灰土,粉喷桩)石灰土1123.54 m3、粉喷桩99460m。路基面层、低基层202163 m3,路面沥青混合料51239 m3,水泥混凝土路面21792 m3,沥青粘层571371 m2,沥青下封层28568 m2。中桥5座共329.04延米,小桥3座共74.5延米,通道22座(其中一座箱型通道),涵洞(线内外)50座796.17延米,钻孔灌注桩16266m,预制板1066片,以及其他附属工程。
二、施工组织管理
施工组织机构
根据本合同段工程的实际情况,我们进场后立即组建威乌线辛庄子至邓王段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并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廉政、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部对内指挥生产,对外负责合同履行及协调联系工作,对项目实行目标管理。项目经理部下设四部两室,即工程管理部、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计划财务部、物资设备部、综合办公室和中心实验室,负责本合同段业务管理工作。项目经理部按工程项目设10个专业施工队伍,即桥梁施工一队、桥梁施工二队、路基施工一队、路基施工二队、路基施工三队、路面施工队、综合施工一队、综合施工二队、预制拌和场和沥青拌和站,负责合同段内各分项工程的施工。
1、项目主要管理人员配备
根据本工程需要,项目部主要配备人员为:项目经理1名,项目副经理2名,技术负责人1名,安全负责人1名,质检工程师2名,桥梁工程师3名,路基工程师2名,路面工程师2名,计划统计负责人1名,文明施工和环保负责人1名及其他管理人员。
2、劳动力组织
根据本合同段工程特点,按照分工明确,突出专业化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我们已从山西、福建等地抽调10支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路基、路面、桥涵等专业施工队参加本工程施工,并配备了具有多年公路施工和管理经验的人员进行施工管理。
本合同段计划投入上千名工人。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加强施工配套机械设备投入,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推动劳动生产力的进步;另一方面采用用工弹性制度,根据工程的进展合理安排劳动力。
3、项目经理部职责
项目经理部是实施本工程项目的组织指挥机构,负责与业主、监理及各级政府的业务往来,协调下属各施工单位之间的设备、人员、材料等资源的调配,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负责施工方案的制定,工程的控制测量、实验等技术工作,对本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安全、质量、进度等全面负责。
项目经理部全权代表我公司履行合同义务和权利。
(二)管理总体目标
1、工期目标
2005年3月1日开工,2007年12月31日竣工,计划工期34个月。
2、质量目标
全部工程项目达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沥青路面技术规范》(JTJ F40?2004)及其他现行规范、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标准,符合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规定和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优良品率达93%以上。
已完工的路基工程、基桩、桥涵浆砌片石及混凝土圬工等质量自检检测率达到100%。
路基标高、宽度、线形及边坡坡度符合设计要求。路基分层填筑,填料、压实度及工后沉降符合现行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要求。
砌体砂浆饱满,勾缝平顺,坚实美观。混凝土内实外光,无蜂窝、麻面,预留沉降缝、泄水孔符合设计要求。
排水沟、急流槽等排水系统通畅,无积水淤泥现象。
桥涵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混凝土内实外光,配筋正确,表面无蜂窝、麻面,颜色一致;防水层、台(涵)背填土及附属工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涵洞进出口与上下游沟槽连接顺直,流水通畅,无积水淤泥。
3、安全目标
保证安全投入,采用积极稳妥的防范措施,防患与未然,遏制安全事故,杜绝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施工坚持执行“安全第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