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¹
转型与契合) ) ) 解读秦汉风俗
一
如同文化历史领域中的许多概念,/ 风俗0 或/ 民俗0 一词充 着歧义。20 年前出版的第
15 版5大不列颠百科全书6概述近代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时指出: / 或许没有任何一个
º
研究领域比民俗学更能引起误解0。 一部西方出版的民俗学词典收入的民俗定义达21
»
个。 大体上说, 关于风俗或民俗的看法主要有文化遗留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
¼
文化说以及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说。 对风俗理解之所以出现如此之大
的差异, 一个重要原因是风俗是一个极为驳杂的研究对象, 涉及精神和物质层面的几乎所有
内容, 不同学派或学者的解说通常侧重风俗的一种表现或一个侧面。近十几年来, 学界对民
俗概念和构成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提出了下述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意见: 民俗研究的主体是民
族全体成员的生活文化, 其基本结构是物质生产和生活、社会组织、信仰意识和价值体系观
½
念。 在我们看来,风俗大致包括两个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人们在对待外部环境以及交往中
所呈现的普遍行为方式和精神世界, 作为其外延部分则是构成这种行为方式和精神世界基
础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所谓/ 普遍行为0 意味着风俗是一种群体方式, 所谓/ 精神世界0 则是
指任何一种风俗都具有精神基础或心理凭藉。由此我们可以从逻辑上将风俗史研究对象与
诸如社会史或生活史等相近领域区分开来,尽管这种区分有时并非泾渭分明。
秦汉风俗在当时便引起广泛关注。代表性著作有5 吕氏春秋6、5新书6、5淮南子6、5史
记6、5汉书6、5方言6、5论衡6、5潜夫论6和5风俗通义6 等, 重点考察的内容包括什么是风俗、
¹ 本文是作者所著5秦汉风俗史6/ 绪论0 的部分内容。该书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º 5大不列颠百科全书6 第7 卷,1980 年第 15 版, 第461页。
» 张紫晨主编:5 中外民俗学词典6/ 附录0 ,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
¼ 钟敬文主编:5 民俗学概论6 ,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年版, 第3页。
½ 参见钟敬文:5新的驿程6 ,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7 年版, 第371) 393页; 高丙中:5 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6 , 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6 章; 程蔷、董乃斌:5唐帝国的精神文明) ) ) 民俗与文学6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第 10) 19 页; 钟敬文主编:5 民俗学概论#绪论6 。
转型与契合) ) ) 解读秦汉风俗 39
风俗如何形成、风俗的基本状况、风俗变化的原因以及风俗的社会功能。这些方面是迄今为
止民俗研究仍必须面对的课题。
汉代学者通常将/ 风俗0概念的解释与风俗的形成联系在一起。5汉书#地理志下6指出:
/ 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 音声不同, 系水土之风气, 故谓之- 风. ; 好恶取舍,动静亡
常, 随君上之情欲, 故谓之-俗. 。0应劭5风俗通义#序6 也写道:/ 风者,天气有寒暖, 地形有险
易, 水泉有美恶, 草木有刚柔也。俗者,含血之类, 像之而生。故言语歌讴异声, 鼓舞动作殊
形。0这种解释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群体生活方式的差别是风俗的基本内容,风俗是在自然
和人文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因此/ 风俗0 具有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意义。这个视野广阔的阐说,
也成为汉代以后传统中国人文学界对/ 风俗0概念的共识。
关于秦汉时期风俗状况, 最为系统的陈述见诸5史记#货殖列传6和5汉书#地理志6班固
所辑汉成帝时朱赣条陈各地风俗, 前者反映了战国后期至西汉中期以前的风土人情, 后者则
展示了西汉中期至西汉后期各地风俗概况。值得注意的是, 秦汉学者对风俗的观察和记录
并不限于华夏民族, 边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在5史记6成书前, 5 吕
氏春秋6和5淮南子6便记录了岭南和塞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086-2015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docx
- T GAIA 031—2025 人血清中米酵菌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pdf VIP
- 内蒙古森工集团招聘考试真题2024.docx VIP
- 铁路客运组织.pptx VIP
- 2025江苏苏州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工作人员招聘13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火车过桥问题课件.ppt VIP
- 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申请专项报告.docx
- YS_T 1092-2015有色重金属冶炼渣回收的铁精粉.pdf
- 主体结构验收汇报施工单位最新.doc VIP
- 05X101-2 地下通信线缆敷设(OCR).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