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2004年第1期
着极高的造诣和成就。无论是印、中佛教史,还是佛教各派各类学说,几乎在佛教学术史和思想史的
所有领域,吕澄无不委曲通晓,可称得上是一个通才。
四、关于欧阳竟无的生平事迹问题
欧阳竟无距离我们的时代并不遥远,其生平事迹为人知之者不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目前学界
对欧阳竟无的生卒年月、名字称号、籍贯寿龄等表述也不一致,有的代表对其进行了考辨,澄清了一
些史实。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谢金良根据一些可靠的史实材料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力所能及的考
辨,根据材料他推定欧阳大师的生卒年月是:生于一八七一年农历十月初八日,卒于一九四三年公历
二月二十三日晨七时。欧阳大师的 字“”正确的表述应该是 字“竟无”或 ’原‘字镜湖,后改为竟无”,
其余的表述具有讹误之嫌疑的,有待进一步发现史料加以考证。谢先生经考辨后认为:欧阳竟无生前
并没有 “自号”,所有的 称“号”都是时人或后人尊称的。常见到的称号主要有:欧阳居士、欧阳大
师、欧阳竟无大师、宜黄大师、欧阳先生、欧阳竟无先生、宜黄先生、佛学大师欧阳渐、等等:称“
号”乃是对当事人名字以外的称呼,比较不拘一格。常见到的几种称号并未脱离大师生平实际,而且
都很妥当,所以应该是可信的,无须详加考辨。此外,还有一些罕见的名字和称号,如 “欧阳竟吾”
(仅见于嗒宜黄县志》,恐有讹误)、影“射名东方镜”(见龙公 《江左十年目睹记》,陈玉堂先生乃据此
为说,不能排除可能性)等,由于材料的限制,也有待进一步考辨。
宜黄县的吴鑫儒先生通过挖掘民间资料,撰写了+余万字的传记 《佛学大师欧阳竟无》奉献给大
会,对欧阳竟无先生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生平介绍,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灵性的佛学大师,也为
研究者提供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材料,尤其是其中介绍的竟无先生五次回乡的过程中,充满着亲情、乡
情、友情,也充满传奇性,令人难忘,对于今后欧阳竟无的研究都是有帮助的。
这次研讨会是在欧阳竟无大师冥诞60周年之际召开的,既是一次全面的学术研讨,也是对这位佛
学大师的纪念与缅怀;既是发掘和研究欧阳竟无大师的学术思想,也是弘扬他的人格精神和学术精
神,昭示和激励来者的盛会。会上南京金陵刻经处还向宜黄县人民政府和南昌大学哲学系赠送了刻经
版本欧阳竟无生前的巨著 竟《无内外学》。代表们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欧阳竟无先生的旧居、故居、禅
宗曹洞宗的祖庭曹山寺,及千年古刹石巩寺和其它一些名胜古迹,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作者郑晓江,1957年生,江西南昌大学哲学系教授;罗伽禄,1953年生,江西南城县教育局干
部。)
道教与女性研究述评①
陈 云
道教与女性研究是道教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世界宗教与性别研究的一个
11本文中不做道家与道教的区分。道家指 《老子》,《庄子》的文本传统,包括在道教的范畴内。
t44
万方数据
信 ,9.与 评 论
分支。鉴于当前的宗教与性别研究,其关注NJ焦点仍然是女性,本文仍采用道教与女性研究这一提
法。这一提法已经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可,如朱越利在 《道教学的定义、对象和范围》夕一文中提到
“道教与女性”这一研究领域。一些道教类的学术期刊也开辟有道教与女性研究这样的专栏。
道教与女性研究这一研究主题的存在得益于这样两种事实:其一是道教丰富的研究资源:1.《老
子》中大量的雌性比喻,以及对与阳刚相对的品质的强调与推崇,2.大量渗透老子阴阳和谐理论的道
经的存在;3.道教中庞大的女仙阵容和完备的女性修炼理论。所有事实,不管它其实的存在状态如
何,最终是经由阐释才彼人认识的。其二是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认识论意义上的女性主义向各个学
科的渗透。女性主义,可以是一种社会运动,可以是一种意识形态,也可以是一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