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代谢综合征.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 翟振艳 定义 肥胖是一个由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致的复杂疾病 肥胖是一个身体内脂肪过度蓄积以致威胁健康的现象 肥胖的病因学 体重增加的生理机制 高脂饮食促使体重增加的机制 西方国家肥胖的发病率 美国女性中根据体重指数分类 患2型糖尿病的相对危险性 美国女性按体重指数分类 因冠心病死亡的相对危险性 美国女性根据腰围分类 患2型糖尿病的相对危险性 中国城乡青壮年肥胖率发展趋势 中国部分省市肥胖率 中国学生肥胖率发展趋势 中国部分大城市膳食脂肪摄入 是什么引起中国肥胖人口急剧增加? 由于动物性食品摄入和烹调油用量的增加,引起脂肪摄入增加? 饮酒和高糖饮料? 交通工具由汽车或助动车代自行车或步行? 电梯代替楼梯? 家用电器的普及? 电视收看增加而休闲活动却不断减少? 肥胖的后果 代谢综合症(X 综合症) 体重指数与年龄有关的死亡率 确定绝对危险状况评估 疾病(如冠心病、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非常高危险性) 其它肥胖相关疾病(如妇科异常、骨关节炎) 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LDL增高、HDL降低、IGT、家族史(?3=危险性) 其它危险因素 体力活动减少 血清甘油三脂增高(200mg/dl) 中国人群体重和心血管 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疾病 中国人体重指数(BMI)正在增加 (reference: Popki n,et al. Am J Public Health 1995;85:690-694) 北京目前BMI25的人群超过25% 无论男性女性 (reference: Popki n,et al. Obes Res 1995;31:135s-43s) BMI已明确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血压比例、LDL-C、甘油三脂(TG)、葡萄糖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与SBP相关性最强 (reference: Hu, et al. Am J Epdemiol 2000; 151:88-97) 肥胖症通常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WHO) 亚太地区肥胖防治指南诊断建议 诊断 鉴别-继发性肥胖 下丘脑并发症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垂体瘤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皮质醇增多症 更年期综合症 多囊卵巢综合症 胰岛素瘤 遗传相关综合症 肥胖的治疗 亚太地区肥胖防治指南建议 体重减低和维持的策略 提倡综合疗法: ……饮食治疗 ……运动疗法 ……行为疗法 ……“联合”治疗 ……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减肥 治疗 评估 体重指数 腰围 危险因素 血压 血糖, 胰岛素 血脂 心血管疾病 睡眠呼吸障碍 治疗 指导 饮食控制 运动 药物 极低热能饮食 手术 降低体重的好处 减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减低血糖和胰岛素的水平 降低血压 降低LDL和甘油三脂,并提高HDL-C水平 减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严重程度 减轻退行性骨关节炎的症状 改善妇科情况 改变生活方式 膳食 低脂饮食 降低热能摄取 特殊的当地饮食习惯 不良习惯 运动 增加每天运动量 (减少静坐) 以自行车代汽车,以步行代自行车 从事有兴趣的休闲体育活动 乐观积极态度 因地制宜 饮食指导 热卡:800 1200 1800 2400 2800 食物选择: 谷类》蔬菜》畜禽肉、鱼虾、蛋类》奶类、豆类》油 slim-fast 烹调:简、不煎不炸、低热卡 进食:少、慢、剩 运动处方 简单易行、因地制宜 持久、有氧 适度 减肥药物的分类及作用特点 四大类:食欲抑制药 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 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 其他治疗肥胖的药物 减肥治疗的措施 写好一本日记 控制一顿晚餐 快走一公里路 选好一种治疗 作好一年准备 谢 谢 7 7 世界发达国家肥胖发生率日益增高,但不同的是,这些国家是低收入教育水平低的人群相对容易肥胖,然而在中国首先胖起来的确是相对中上收入水平的人群和儿童。 肥胖病因学 肥胖的病因学是复杂的, 它涉及医学, 遗传, 生理和生活方式等多因素的相互作用, 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目前尚不明确, 根据已有的证据, 没有任何因素是孤立的, 尽管遗传因素控制了肥胖的分布, 但是环境和生活方式也起着深远的影响. 同样, 在某些个体, 心理因素尤其是某些年轻妇女暴食和内分泌紊乱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会引起体重增加. 更多的观点认为肥胖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我们的基因并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