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关系的研究[J].pdfVIP

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关系的研究[J].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第 16卷 第 4期 草 业 学 报 1— 8 Vo1.16,No.4 ACTA PRATACULTURAESINICA 8/2007 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关系的研究 魏臻武,符昕,曹致中,王晓俊,耿小丽,赵艳 ,朱铁霞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 :以来 自北美、欧洲、澳洲和我 国的84个苜蓿种质为材料 ,对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和评 价。5年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苜蓿可以保持高的生长速率 ,刈割后苜蓿表现出不同的再生生长节律。 第 1次刈割后苜蓿的再生生长表现出先慢后快的生长节律;第 2次刈割后苜蓿可以迅速再生,表现为先快后慢的 生长节律。根据生长速度的快慢将不同苜蓿种质的生长能力分为快速生长、普通生长、慢速生长和生长不 良4种 类型。对苜蓿生产性能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苜蓿全年鲜草产量与第 2次刈割时的生长高度之间的相关 程度较高 。5个入选因子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 81.1320 ,其中第 1主成分为刈割因子 ,贡献率为 46.3890 ,第 2 和第 3主成分为分枝数因子和高度因子。第 1次刈割的鲜草产量对全年的产草量贡献较大,以后 2次刈割的产草 量对全年产量 的贡献逐次减小 。 关键词:紫花苜蓿;生长速率;产草量;刈割;再生生长;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551.7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5759(2007)O4—00O1一O8 作为最重要的栽培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在我国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苜蓿产业的迅速发展, 对产量高、抗逆性强的优 良苜蓿品种的需求紧迫,而当前我国的苜蓿生产中育成品种数量太少,远远不能满足苜 蓿生产多方面的需求 。最近 2O年来,苜蓿多育种 目标使苜蓿单位面积产量停滞不前。相对于其他作物而言,苜 蓿产草量的提高较低 ,平均每年仅提高 0.15 ~O.3O [1]。产量性状多为数量性状,受环境和栽培技术的影响 大 ,同时,苜蓿为同源四倍体 ,遗传背景复杂 ,因而,苜蓿产草量的评估有很大的难度 ,在种质资源评价时,对苜蓿 产草量的评价在不同的地 区和不同的试验中往往有很大差异 3【]。 目前国内有关苜蓿产量形成的研究较少 。 苜蓿产草量 由同化物的积累和分配方式决定,构成产量的因素包括单株生物量、种植密度、刈割期等。这些 因素可以划分为株高、茎粗、叶片大小、节间数、分枝数、茎叶比、适宜刈割期、刈割频次、留茬高度等因子。前人已 对株高、单株分枝数和冠层宽度与产草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g ,Volenec等 认为不同品种间产量构成因素有 差异,品种差异和栽培密度共同作用决定苜蓿的最终产量。Kallenbach等口1]研究了不同刈割频次对苜蓿产量的 影响。慕平等 和杜汉强等 。对苜蓿产草量构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但没有一致的结果[1引。 通过 5年田间试验 ,本研究在进行苜蓿品种 比较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刈割条件下苜蓿生长规律,初步解析苜 蓿产量构成 ,利用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componetanalysis)评价苜蓿种质资源的综合产量性状 ,了解众多产量相 关性状与苜蓿产草量的相关程度 ,探索苜蓿种质资源评价的适宜方法和改善途径 ,同时,为亲本选配提供重要依 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兰州牧草试验站进行。试验地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西端,东经 105。41,北纬 34。05。该地 区气候温和干旱,年平均气温 9.7C,最热月平均气温 29.1℃,最冷月平均气温 一 14.9℃。年降水量 320mm,光热条件好,/0℃年积温 3800℃,≥10℃年积温 3200℃,有利于作物生长。全 年无霜期约 230d,年平均 日照时数 2770h左右,年太阳总辐射量 62.8×10。J/m。。 试验地土壤类型为黄绵土 (1oessloam),黄土层较薄。土壤 pH 值 7.5,有机质含量 0.84 ,土壤含盐量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