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优秀博硕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值得参考!!!
内容摘要
效率是经济学家分析问题的着眼点,是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中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
一(钱颖一,2003 )。在技术性边界既定的情况下,制度是影响结构性边界即经济增长和
经济效率的关键因素;更进一步,制度还是推动技术进步即技术性边界外移的重要力量。
本文在梳理效率理论和效率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 GCP 分析
框架,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制度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
实证研究。GCP 分析框架使各章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在每一章中,也力图利用
GCP 分析框架进行研究。
第 2 章以效率的约束条件为线索,沿着经济学的发展脉络,首先对效率理论进
行了总结和比较。然后系统梳理了以DEA 为主的非参数方法和以 SFA 为主的参数方法,
并评价了各类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特别指出了应用这些模型测算我国银行效率
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 3 章选择税前利润与总资产之比作为因变量,利用 SFA 测算我国商业效率结构。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 X-利润效率显著好于国有商业银行;两类商业银行均存在一定程度的
规模效率,国有银行几乎不存在范围效率,股份制银行存在一定程度的范围效率,从趋
势来看,规模效率与范围效率均在逐步减弱。
第 4 章利用两步 DEA 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我国商业银行
效率在波动中上升;银行间的纯技术校率相差很小,而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对总经济效
率影响很大;总体上来看,股份制银行效率高于国有银行。最后,对 SFA 与两步 DEA
测算结果的一致性进行了分析,虽然 SFA 和两步 DEA 所测算的结果相差较大,但两者
在效率的排序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第 5 章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银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其效率高低与宏观经济
密切相关。产权制度是造成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效率差异的关键原因,市场竞争也产
生重要影响;两者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并利用 GCP 分析框架
对两者的互补关系作出了理论解释。
第 6 章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契约性质、治理制度、人力资本效率的理论关系,然后
从理论上建立一个人力资本效率存在结构性差异的贷款竞争模型,最后实证比较研究了
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人力资本效率和贷款扩张行为。股份制银行人力资本效率明显高
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利用人力资本的效率优势、在对宏观经济环境充分认识的基础
I
上,更有力地加大了对盈利能力强的地区和企业的贷款投放,实现了效率的提升和规模
的扩张。
第 7 章以工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为代表,研究两个银行空间结构的演化模式、制
度成因及其对效率的影响。政府的控制偏好和治理制度的二元特征是影响中国商业银行
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的关键因素。浦东发展银行的“梯度推进”模式,不仅扩大了经营规
模,而且提高了效率。工商银行前期的“平行推进”模式虽然使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
规模超过自身管理半径,使得效率不断降低;而后期对分支机构的撤并重组和空间重新
布局不仅精简了机构、而且提高了效率。
第 8 章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效率结构性差别、经营行为差别从制度层面进行了
理论解释和总结。我国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治理制度的差别,尤其是激励力度的差距
导致了两类银行管理层经营行为的根本区别;而国有银行承担的政策性负担从外部放大
了产权劣效应。
第 9 章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同时引入模型,从制度演进的角度对中国银行业制
度变迁及其效率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银行业制度改革和银行业的效率变化具有动
态的相互影响关系。
第10章对结论进行了概括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GCP 分析框架 效率结构 治理制度的二元特征
效率测算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