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作品中对六朝文学观的体现分析.pdfVIP

苏轼作品中对六朝文学观的体现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3月 第 l3卷 第 1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M盯.2012 VoI.13 No.1 苏轼作品中对六朝文学观的体现分析 金 燕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北 黄冈438000) 摘 要:苏轼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少有的全才,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艺术成就卓越,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书法和画 作,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他是豪放派的代表,早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藐视权贵,忧国忧民。后期作品超脱 自然,解脱礼 教束缚,尊重个性价值和人性之美。而六朝文学观历来被文人所诟病,但在苏轼的作品中有不少是对六朝文学观的体现。本文 笔者从六朝文学观形成的原因和苏轼的人生轨迹与写作风格 出发 ,探讨了苏轼作品中对六朝文学观的体现。 关键词:苏轼作品;六朝文学观;体现 一 、 六朝文学观 3.对身态体貌的重视。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对美的欣 六朝有两种历史解释,即(1)建都于建康的三国吴、东晋、 赏造诣极高的一个时代。颠覆了古人以德取人的观念和理性 南朝宋、齐、梁、陈,史称南朝六朝 ,简称六朝。(2)建都于北方 的道德原则。推崇感性的快乐原则。如:“潘岳妙有姿容 ,好 的三国魏、西晋 、北魏、北齐、北周、隋,史称北朝六朝,简称六 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 朝。六朝文学分为四个时期,为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文 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学和元嘉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 “三曹”(曹操、曹丕、 二、六朝文学观形成的原因分析 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砀、刘桢)和 1.经学的僵化和儒学的衰落。在六朝时期经学成为了官 蔡琰等。正始文学时期著名 的文人 ,被称为 “正始名士”和 方哲学,思想界自有学术而没有思想 ,衰落为其最终结局。此 “竹林名士”。何晏、王弼、夏侯玄是 “正始名人”的主要代表, 时儒家礼教也被贬损。 他们哲学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后者的代表人物为阮籍 、山涛、 2.清谈代替清议。东汉某年时期,朝廷无权 ,宦官专权, 嵇康、向秀、刘伶、王戎 、阮咸。又称 “竹林七贤”。其中阮籍、 外戚把握朝政 ,政治黑暗。使得当时忠心的士大夫和文人在 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太康文学代表人物是三张(张亢、张 议政时,酿成了历史上的两次党锢之祸,因此天下文人不敢再 协、张载)、二陆(陆机、陆云)、两潘 (潘岳 、潘尼)和 (左思)。 议论朝政 ,转而谈论哲学和美学等学术。这一时期的文人大 元嘉文学代表人物是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合称为 “元嘉三大 都忧国忧民,有满肚子的委屈与痛苦,满腹报复却无处施展, 家”。 对小人当道痛心疾首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寄情于山水之乐,放 六朝文学观概括起来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浪形骸,淡?自名利,回归田园。 1.轻礼教、藐权贵。如 《晋书.阮籍传》中:“籍又能为青 3.社会黑暗,生命意识觉醒。南北朝分裂、八王五胡之 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 自眼,喜 乱,这些历史事件使得已有的社会秩序解体,旧礼教维系下的 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社会体制使得人们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苦难的生存环境 2.推崇 自热。(1)人格上 的 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如 促使人们的觉醒。在战乱、分离、毁灭和死亡的边缘,人们的 “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 ,以大瓮 生命意识开始觉醒。即使是看来腐化消极的享乐主义和自暴 盛酒 ,围坐,想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 ,便共饮之。” 自弃的行为,在当时却恰恰是对人生和生活极力追求的掩饰, 体现了知识分子尊重人格价值,追求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