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生之别样况味
浅析周作人西山小品
0张露晨[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875]
一晒山\_一、,黔重博一一j一西山\
一一一一一一斛一
硼划
周作人的一生所辐射出来的知识分子的困惑、人性的矛盾一直吸引着研究者。有时他的思想呈现出一种对生
眸 溉
活、人生的彻悟,有时却又让人觉得某种 “懒散”而显得平庸,难道彻悟与平庸真的只有一墙之隔?这个接近于生命
盹
本体论的问题给周作人研究增添了几许复杂,也使得周作人思想上的每一点转变都变成了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
经历过 “五四”的周作人当然懂得战斗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如钱理群所说,那是一种生命的强者之路,对于
一 贯主张人性 自由发展、崇尚原始生命力的周作人来说,不可能不具有吸引力。然而正如鲁迅面对着启蒙发出 “黑
屋子”的感叹,“梦醒了无路可走”,周作人因其固有思想与性格,也使他对于 “五四”有着某种独特的困惑。如果说
腓
这种困惑在 “五四”发生时创作的文章中还不够明显的话,那么 1920年底到 1921年9月的大病,倒是给了他难得
的静思的时间与情景。他在病中创作的西山小品折射出了他内心的某种细微转变,周作人难得地让人们感受到了
他思想中的某些敏感与纤细。
周作人西山养病时创作的散文有:胜《业》《山中杂信》《西山小品》一《个乡民的死》《卖汽水的人》。当然,几篇散
文不能也不可能将此时周作人的心境完全表露。但这丝毫不会影响这几篇散文的价值与意义,因为当我们将这几篇
散文从周作人的这阶段的创作中除去的时候,就会很明显地感觉到此时周作人思想研究上的空白与断裂。
一 、 病中的周作人
1920年到 1921年,周作人得了肋膜炎,周作人 自己曾说那时发烧的状态 “似乎与作诗颇相宜,在疾病痛苦呻
吟中,感情特别的锐敏,容易发诗思”。孙郁先生也曾在 苦《梦——鲁迅、周作人世界之一瞥》中提及此事:“病中的
脯蝴
人,往往在与尘世稍隔的一瞬悟到些什么。像他这样一种内在敏感而又多学识的人,在那十个月的苦寂中,所获得
的,实超过常人的。我翻看他在西山养病时写的小品,很惊异于他的大彻者的清雅淡素。那是怎样的爱怜隐痛的人
间情怀。以往厉言正色的论述一时隐去了,乐观的理性勾勒也无迹可循 。在他那儿,猛然间冒出那么多感伤而冷静
的咏叹……我似乎一下子看到了他精神的原色。”①而当我看周作人的 《胜业》《山中杂信》西《山小品》时,也有一些
相同的感受,特别是在看了周作人当时所作的 《过去的生命》这首诗后,更是对于孙郁的 “精神的原色”的提法有几
分向往。很多人将西山小品划为散文诗,我倒是觉得更像是散文,所以这里也将其划在其中。
我总觉得在西山养病时的文章是周作人思想转变的一个显露,对病中周作人思想的研究是有必要的。就像托
尔斯泰在肮脏的旅馆中首次体验到了忧虑与死亡的恐怖,打破了他先前宁静的心境,“阿尔扎马斯的恐怖”伴随了
他其后的人生,对于他的影响无法估量。很多读过周作人 过《去的生命》《梦想者的悲哀》的人都会感同身受地无奈
于时间的无限与生命的有限这样的二律背反,挑起我们心中那根最为脆弱的神经。离开了医院后的周作人告别了
那个写 过《去的生命》的地方,却依然带着对生命的留念和珍惜来到了安静的西山,他需要对 自己的思想进行一些
新的整理与思考。
面对这个极缺少旺热的、对文章追求一种平淡而山高水深境界的人,此时周作人的思考给予了研究者一个非
常难得的透视他心理的机会。当然,人的刻骨铭心的真正属于 自己的生命体验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周作人 自己
曾声称,“自己一生所写的文字不足为道”,所以对这几篇散文的研究是无法达到 “窥一孔而知全豹”的效果的。但
1921年前后的周作人在思想上的明显转变,的确是需要我们给予足够关注的,而这几篇散文也恰好给了我们研究
上的一个切入点。
二、开始走向 “自己的园地”
1921年6月513,在西山养病的周作人给孙伏园写了一封信,即 《山中杂信一》,周作人说:“清晨和黄 昏时候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REVIEW /博士之声 67
的清澈的磬声,仿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保定地区蟋蟀资源调查及开发策略研究.pdf
- 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金属探测机最新动态观察与探讨.pdf
- 北部湾经济区推进中国与东盟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现代农业合作:占据国际合作先机.pdf
- 山东莱西市福利企业:有的放矢谋发展.pdf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嘹望塔工程高抛自密实法浇筑高强钢管混凝土施工技术.pdf
-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山东省滨州市实施“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的启示.pdf
- 深入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持续推进人防转型升级科学发展.pdf
- 本期视角:教学反思——试议教学反思的思维方式.pdf
- 辨证护理结合耳穴贴压治疗中风恢复期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观察.pdf
- 表面处理对热硫化硅橡胶粘接性能的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