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歧路燈》、《儒林外史》“心”族詞比較研究.pdfVIP

《紅樓夢》、《歧路燈》、《儒林外史》“心”族詞比較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 I I 摘 要 《紅樓夢》、《歧路燈》和《儒林外史》同是創作於十八世紀中葉的長篇白話小說, 分別是北京官話、中原官話、江淮官話三個北方官話方言區的代表作品。因其反映社會 生活的廣泛性,我們可以從中探究當時北方官話方言區的語言面貌。 在現階段,古漢語詞彙研究由過去的重在考釋向詞彙的系統性研究轉變,新的研究 理論與研究方法的提出與實踐不斷地拓展古漢語研究的新領域。其中,常用詞演變研究、 核心詞研究、詞族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是詞彙系統性研究的重要的切入點。 上述三部作品,語言現象豐富、複雜,難以窮盡式地研究。筆者選取三部作品中以 核心詞“心”為構詞語素的兩個音節和三個音節的“心”族詞作為研究對象來大致勾 勒“心”族詞在十八世紀中葉(近代漢語後期)北方官話方言區的使用情況,并探索其 與現代漢語的關係。 第一章:首先,概括介紹“心”族的類別和《紅樓夢》、《歧路燈》和《儒林外史》 中“心”族詞的分佈。由源於身體經驗的隱喻認知系統與源於社會經驗的隱喻認知系統 組成的“心”族詞在漢語詞彙中有很高的使用頻率。其次,概括、統計了《紅樓夢》、《歧 路燈》和《儒林外史》中“心”族詞的分佈:兩音節的“心”族詞265個,其中“X心” 結構 176 個、“心 X”結構 89 個;三音節的“心”族詞 22 個。并在此基礎上,區分了 “心”族詞的構成:書面語和口語詞、文言系統和白話系統、通語成份與方言成份,在 此三部白話長篇小說中有三種類別的詞彙成份存在。 第二章,首先,三部作品的共有白話成份是當時北方官話方言區的通語,并通過與 相同方言區現代作家的作品的比較從歷時的角度揭示出通語成份的作用——構成現代 漢民族共同語的詞彙基礎。其次,分析了“心”族詞共有成份使用範圍的歷時變化體現 的語言“發展”的趨勢與規律。 第三章:從共時系統的比較中以方言差異為切入點分析《紅樓夢》、《歧路燈》和《儒 林外史》“心”族詞的相異成份。首先,辯釋《紅樓夢》中的北京官話方言詞、《歧路 燈》中的中原官話方言詞和《儒林外史》中的江淮官話方言詞。其次,分析、概括三個 北方官話方言區方言差異產生的原因:詞義系統的差異、同義系統成份選擇的差異、構 詞法的差異。 近代漢語末期,三個北方官話方言區的詞彙具有很強的一致性,奠定了現代漢民族 I 共同語的詞彙基礎。詞彙在“繼承”中發展、變化,新的詞彙由北京官話方言區、中原 官話方言區向江淮官話方言區擴展。 關鍵詞: “心”族詞,通語,方言,差異 II ABSTRACT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 Lamp over the Branch Road” and “The Scholars” are vernacular novels written in the mid-eighteenth century, in Beijing Mandarin, Zhongyuan Mandarin and Jianghuai Mandarin, which are representative works. Because they reflected the breadth of social life, from which we can explore the northern Mandarin dialect area at the language appearance from. At present,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vocabulary has a change from the past check and interpretation to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vocabulary, a new study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s and practice continue to expand to new areas of the

文档评论(0)

chapp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