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讲练通】语文课件:7.1《郑人有且买履者》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pptVIP

【课时讲练通】语文课件:7.1《郑人有且买履者》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韩国的贵族,他 口吃,不善言辞却善著书。 “喜刑名法术 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 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 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 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 章,这些作品后来辑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韩非的思想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 (《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1.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品读赏析】因此,圣人不希望遵循古道,不效法永久适用的规则,要研究当代的事情,并根据这些准备相应的措施。 这句话体现了韩非子“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思想。他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因此,韩非子认为,与其用渺茫模糊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的社会,不如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治理理论和方法。 2.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品读赏析】所以古代帝王留下的书就像下面说的郢人写的信,而后代的人多半像下面说的燕相解说郢人的信那样来做解说。 这句话说明先王的言论后人难以确切地理解,牛头不对马嘴的误会在所难免,根本没法拿来解决眼下的现实问题。因此,韩非认为,治理天下要高度重视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品读赏析】所以说:“巧妙的欺诈不如笨拙的诚实。”乐羊因为有功被怀疑,秦西巴因为有罪更加受信任。 这句话用乐羊凭借“巧妙的奸诈”有功却被怀疑,秦西巴因为“拙朴的诚实”有罪却更加受信任的事实说明了“巧诈不如拙诚”的道理。韩非子批评了做官的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做法,反对巧诈,肯定拙诚。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品读赏析】这两个人说的话都是对的,但重的被杀死,轻的被怀疑,那么不是明白事理困难,而是明白事理后正确处置才困难! 这句话用“厚者为戮”和“薄者见疑”来说明关其思和邻人之父的遭遇。借以警示世人要合理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千万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表明了“人聪明并不难,难的是正确对待自己的聪明”这一观点,警示人们要谨慎处世。 探究本文的思想内容 1.本文使用了哪些寓言故事?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分析探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