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42卷 第 5期 海 洋 与 湖 沼 VO1.42.No.5
2011年 9月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Sep.,2011
基于线粒体 coxl片段序列的胶州湾
浮游动物DNA条形码分析
王敏晓 程方平 ,2 李超伦 孙 松 ①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青岛 26607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提要 采用coxl基因特异扩增测序的方法,分析了胶州湾45种常见海洋动物的DNA条形码序列
82条,联合GenBank中28条coxl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种 内个体间遗传差异均值为0.013(0—0.11);
属内不同种间遗传差异均值为 0.265(0.137—0.369),是种内遗传差异的20多倍,条形码间隙明显。
在分子系统树 中,所有种类的不同个体都聚成一个单系枝;coxl序列遗传差异在科、属水平发生重叠,
无法准确解析上述分类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但在更高分类阶元,cox1序列具有一定程度的解析能
力。利用 DNA条形码,本研究订正 了中国近海多个桡足类的命名。以上结果表明,线粒体 coxl基
因可 以作为DNA条形码实现浮游动物的准确鉴定。
关键词 胶州湾,浮游动物,coxl基 因,DNA条形码
中图分类号 Q958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连接传统食物链和 于标准化整合多种信息的中国近海浮游桡足类鉴定
微食物环的节点,处于物质 、能量的枢纽环节f李少菁 平 台。
等,2001),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 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统一特定简单标
者 (李强等,2010),因此,深入研究该类群 的时空变 记的物种鉴定成为可能。具备合适分化速率的基 因即
化对于理解海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可成为物种鉴定 的理想标签 ,当种 内变异速率远远
(黄世玫,1983)。 小于种 问变异速率时,两个分类单元在遗传种 内和
胶州湾位于山东半岛南岸,水流交换频繁,受到 种问差异不会发生重叠,形成条形码 间隙(Barcoding
内陆和外海水系的影响,海产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 gap),这就是区分两个种类的理论依据(Meyeretal,
根据 已有报道(孙松等,2008;黄世玫,1983),胶州湾 2005)。线粒体编码 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第一亚基
浮游动物总计达 100余种,隶属于八个f-j:另有幼 (cox1)7OObp 的片段序列 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后生动物
虫、幼体 30余类 。由于涉及生物类群广泛,传统基 的种类鉴定 中(Hebe~etal,2003a;Frezaletal,2008;
于形态的浮游动物分析专业技术性强,操作费时、费 Stoeckle,2003)。虽然海洋生物 DNA条形码的工作开
力。此外,幼体丰度和分布的变化是了解关键种种群 展较晚,但近 l0年的工作表明cox1基因是多数海生
动力学的基础(Uyeetal,2002);然而部分浮游动物特 动物种类鉴定的有效工具 (Radulovicietal,2010;
别是幼体形态高度相似,基于形态特征的种类鉴定 Bucklinetal,2010a;Jenningsetal,2010)。本研究采用
存在 困难 。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快速、准确、易 基于 cox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系统分析了胶州
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5042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J1(973)项 目,2011CB403601号;国家 自然
科学基金项 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