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州书院考查论述.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徽州书院考述 庄华峰 1245 徽州文化发达,素有“东南邹鲁”之称。早在南宋淳五年( ),徽州太守韩补上书 奏请创建歙县紫阳书院之后,徽州各地书院纷纷兴建,至明清时期达于极盛。本文拟就明 清徽州书院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一 书院之名,最早见于唐代。据《唐书 ·艺文志》载,当时有集贤书院。但这是设于朝省 的藏书、修书机构,与汉代的东观、兰台,清代的文渊诸阁相似,并非士子肆业之地。作为讲 学授徒培育人才的书院,是在唐末五代时有的。到宋初依马端临《文献通考》之说,便有了 白鹿洞、石鼓、应天府、岳麓四大著名书院。而安徽最早的书院,则是欧阳修任颍州太守时, 1409 于宋皇元年( )建立的阜阳西湖书院。嗣后,安徽各地书院陆续兴建,但宋元时期仅 44 252 为 所,至明清两代,才迅速发展,先后建有 所。不过,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 衡,安徽各州府的书院之数也参差不齐。那么,明清徽州书院在全省所占地位如何呢? 1877 22 根据光绪三年( )修刊的《安徽通志》及光绪三年以后修刊的 个府、州、县志所 提供的材料,并以清代行政区划为准,我们可以对宋元及明清时期安徽书院的地域分布进 行分析(参见下表)。 古代安徽书院地域分布① 清代政区安徽 徽州 安庆 宁国 太平 庐州 凤阳 颍州 池州 滁 和 广德 六安 泗 徽州 书 占安徽 院 省 府 府 府 府 府 府 府 府 州 州 州 州 州 % 朝代 数 44 27 1 1 3 6 1 1 2 0 0 0 2 0 61 4 宋 元 . 252 66 27 22 14 20 22 14 18 13 5 8 13 10 26 2 明 清 . 85 1 71 96 96 82 77 96 93 90 100 100 100 87 100 明清占古代% . 1 上表告诉我们:()仅徽州一府,宋元时期所建书院占全省的二分之一以上,明清时 2 期,仍然遥遥领先。()徽州书院,绝大部分兴建于明清两代。所建书院之多,使其成为全 国书院发达的地区之一。史载,明清两代“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 ② 州。”由此可见,明清徽州书院之发达,不仅在安徽独占鳌头,而且在全国也居于前列地 位。 ③ 徽州书院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有三 :一为生员、士绅际会读书之所。如歙县紫阳书 院即属这种类型。当时,该院被视为朱子道学之所在,是传播程朱理学之圣坛。“每年正八 ④ 7 九月,衣冠毕集,自当事以暨齐民,群然听讲。”嘉靖年间,知府何东序曾集府县学 所学 70 ⑤ ⑥ 校生员 人读书其中 。康熙、乾隆年间,“师儒弦诵,常教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