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列求和的若干方法毕业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浅谈数列求和的若干方法 二级学院 : 专 业 : 年 级 : 学 号 : 作者姓名 : 指导教师 : 完成日期 : 2013年5月3日 浅谈数列求和的若干方法 专业名称: 论文答辩小组 组 长: 成 员: 论文成绩: 目 录 1 引言 1 2 公式法 2 3 错项相消法 3 4 倒序相加法 4 5 通项分析法 5 6 待定归纳法 5 7 裂项法 6 8 逐差法 7 9 组合数法 8 10 导数求和法 9 11 数学归纳法 10 12 递推数列求和法 10 13 极限求和 10 14 差分求和法 11 15 母函数求和法 12 16 用Able公式求和 14 17 聚合求和法 15 18 用排列数的性质求和 15 19 复数求和法 16 20 小结 17 参考文献 18 浅谈数列求和的若干方法 本文根据数列的不同特点,高阶、母函数、微分、组合数的性质等知识 关键字: 数列;递推求和;高阶差分;母函数 Several methods to discuss series summ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methods of series summa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ries, using high-order difference, generating function, differential, the number of combination and so on knowledge to discuss series summation and recursive summation. Key word: series; recursive summation; high-order difference; generating function 1 引言 [1](出自埃及)就载有等差数列的问题,并粗略的总结出了递减数列或递增数列的求和公式。在中国古代文物和文献中,有关等差数列的内容也十分丰富。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的《周髀算经》、公元1世纪的《九章算术》、公元5世纪的《张邱建算经》都曾关于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张邱建算经》并提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2-3]。而等比数列或许比等差数列出现的更早,约在公元前3000年,巴比伦人就已经总结出等比数列1,2,22,… 29的求和公式。在莱因得纸草上,也曾出现过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总结出了数列的前n项和的递推关系。中国古代数学文献中也有许多等比数列的例子,《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4世纪左右的《孙子算经》都记载了与古埃及问题以及斐波纳契《算经》中的问题相似[4]。15世纪后,数学家们开始讨论等比数列的一般求和公式,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的数学科学家都纷纷给出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表达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与数列相关的实际问题。比如贷款利息、分期还款、人口增长、放射物的衰变、细胞分裂等都可以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来刻画,对数列知识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中。同时数列是高中数学的传统重点内容,它的知识虽短小精悍,但涉及的数列问题却灵活、多样、综合性较强的一类问题。数列作为一个特殊的函数,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为广大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开阔、自由开放的探究空间,也为我们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中的级数打下了必备的基础。从近年的数学竞赛与高考试卷来看,数列求和是数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外,大部分求和都需要技巧,。2 公式法[5]对于以下数列可利用公式直接求和。 (1)等差数列: (其中::前n项和,:首项,:末项,d:公差,n:项数,下同)。 (2)等比数列: (3)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4)自然数的和。 (5)自然数的平方和。 (6)自然数的立方和。 1 已知,求的前n项和。 解:由 。 由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 ===1-。 例2 求:。 解:设所求之和为,则 , 这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前项之和。 (1)若即则有 。 (2)若即则有。3 错项相消法[6]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之积形成,那么此数列可采用错项相减消法。 例3 设求数

文档评论(0)

嫣雨流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