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新青年》杂志的办刊经验及当代启示
韩 霞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思政部,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新青年》揭开了中国思想启蒙的序幕,开创 了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系统传播的先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 中
国人。其办刊经验对令人办刊有不少启示,可资借鉴。
关键词 :《新青年》;出版;经验;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89(2013)05—0125—04
OntheExperienceofEstablishinghteJournal
一 “New Youth’’andM odernInspiration
HAN Xia
(Dept.ofIdeologyandPolitics,He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s,Zhengzhou450002,China)
Abstract:TheJournal一 “NewYouth”disclosedtheprologueofChinesethoughtenlightenmentandpioneeredthesystemic
disseminationofMarxism inChina,influencinggenerationstogenerations.Theexperiencetoestablish “NewYouth”givesmod-
ernpeoplemuchinspirationandisworthyofareference.
Keywords:“NewYouth”;publish;experience;modem inspiration
“1915年问世至 1926年终刊的 《新青年》杂志,因其在新旧交替的 “五 -四”时期对中国政
治、思想和文化的转型所作出的卓越历史性贡献,被誉为 时‘代的号角’、启‘蒙的火炬’和 新‘文化元
典’。它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鲜有其匹。” J( 《新青年》对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了现代中国;在中国,《新青年》是也是最早系统介绍和宣
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到了思想先导的作用。一份刊物为什么能有如此巨大的
影响?而且出版时间长达 11年之久、发行量攀升之高(发行量从开始时的1000多册 ,到发行量最高多
达 15000多份)等因素,值得深入挖掘研究,总结经验,以利今人办刊借鉴。
一 、 《新青年》杂志的办刊经验
《新青年》最初以 《青年杂志》之名创刊于上海,1917年初迁到北京,编辑部的搬迁、内容的调整、
撰稿队伍的扩大、读者的参与和适度的营销等,成就了《新青年》的辉煌。
1、 顺应时代需求,紧密联系实际
在洋务运动过程中,睁眼看世界的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学习西方的坚船炮利,虽然洋务
运动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大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却束缚了中国在制度方面的学习和改进,在封建
专制统治之下,也不可能孕育和成长现代化的企业。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惨败检验了洋务运动的
※基金项 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团中央早期机关刊物政治导向机制与功效研 究(2013一GH一
312)。
收稿 日期 :2013—07—02
作者简介:韩霞(1978一),女 ,河南滑县人 ,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 125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 5期
成果。戊戌维新开启了制度上学习西方的先河 ,辛亥革命后,中国也建立了民主共和制的中华民国,也
颁布了 《临时约法》,但中国并没有象西方那样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反而陷入了军阀混战的深渊。先
进的知识分子在思考: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该向何处去?应时代的呼唤,《青年杂志》应运而生,
半年后改名为 《新青年》,改名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只是因为与上海的一家教会的刊物重名。正象
《新青年》之新宣言中所说,《新青年》是中国革命的产儿。
《新青年》杂志一创刊,就树起民主大旗。在中国,由于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