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之争:监管失灵与法律缺失情境下的企业行为选择.pdfVIP

3Q之争:监管失灵与法律缺失情境下的企业行为选择.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Q之争 :监管失灵与法律缺失情境下 的企业行为选择① 黄立君 ,杨芳 (1.中国政法大学 商学院,北京 102249;2.中国政法大学 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北京 102249) 摘 要:3Q之争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经典案例。通常,所有人的行为都是个人选择的结果,而 每个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局限条件约束下争取最大的利益。在 目前我国互联网领域监管失灵与法律缺失、 可供选择的替代性治理机制又没有建立起来的约束条件下,腾讯公司和奇虎360有足够的激励采取恶意竞 争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但对双方来说,协商解决有可能才是更优的选择。 关键词:3Q之争;监管失灵;法律缺失;企业行为 中图分类号:DF0—059;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506(2011)05-0075-07 一 、 3Q之争的简单回顾② 始于2010年9月底的3Q之争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经典案例。这场 “世纪大战”历时近两 个月,后因工信部等的介人而 “尘埃落定”。以下是对3Q之争的简单回顾 : (1)案件主角——腾讯公司和奇虎360。 (2)争端缘起。腾讯公司QQ医生安全软件的问世,使原本主营业务不同的两个公司成了直接的 竞争对手。2010年中秋节期间,“QQ电脑管家”的推出成为3Q之争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3)“战争”全面爆发。9月2713,奇虎360对外宣称可以实时监测并曝光QQ客户端软件窥视用 户计算机隐私行为的 “360隐私保护器”。腾讯否定 “窥探”,并指称 360浏览器涉嫌借色情推广而被 调查。奇虎 360否认并指斥腾讯 “造谣”和刊发报道 “虚假新闻有违新闻道德”。双方 由此展开 “弹窗 大战”。 (4)诉诸法律,并寻求主管机构与同行支持。10月 1431,腾讯宣称正式起诉奇虎360不正当竞 争 ,奇虎360回应称将提起反诉。10月27日,腾讯刊登 《反对360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 自律的联 ■收稿 日期:2011-09.02 ■作者筒介:黄立君 (1971-),女,湖南洞rn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后;杨芳 (1989-),女,山东淄博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 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① 本文为提交给2011年6月第九届 “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年会的参会论文。作者感谢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李增刚副教授、刘丹冰教授等关于本论文富 有创见的点评。当然,文责 自负。 ② 相关内容来 自(3Q大战全记录》,http://www.yqcb.org/a/gb2312/news/3Qdazhan/2011/0120/309.html。 75 合声明》,并要求主管机构坚决制止奇虎 360不正当的商业竞争行为,彻底调查奇虎 360恶意对用户 进行恫吓、欺骗的行为。 (5)竞争加剧,殃及网民。1O月29日,奇虎 360公司推出 “360扣扣保镖”。腾讯指责奇虎 360的 “非法外挂侵犯”,同时于 11月3日傍晚6点发出 “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宣称将在装有 360软 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 (6)政府介入,争端平息。11月4日,工信部通信保障局和公安部介入3Q之争。6天之后QQ软 件与奇虎 360的全线产品恢复兼容。 通过对 3Q之争的梳理发现,尽管腾讯公司和奇虎 360在竞争过程中都向法院或监管当局寻求了 救济,但他们并没有静候法院或监管当局的裁决,而是在维护用户利益的幌子之下,在 “霍布斯丛林” 中恣意厮杀。纵观整个厮杀过程 ,两个公司要么互吐 口水指责对方 “造谣”、“恶意诋毁”,要么动用各 种技术私刑相互 “围剿”,至于正当的维权渠道、行业的良性发展,则统统被忽略。而广大网民的权益 则要么被利用,要么干脆被 “绑架”。 从3Q之争过程中双方向法院或监管部门寻求救济的举动来看,两公司应该具备了基本的法律意 识。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双方在寻求法律救济的同时,仍然展开了这场违背商业伦理的厮杀?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所有人的行为都是个人选择的结果”,而 “每个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局限 条件的约束下争取最大的利益”…。笔者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