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对芳香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力研究进展.pdfVIP

活性炭对芳香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力研究进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离子交换与吸附,2011,27(5):474~480 10N EXCHANGEANDADSORPTIoN 文章编号:1001—5493(2011)05.0474.07 活性炭对芳香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力研究进展 陆朝阳 ,2 李爱民 1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3 2江苏南大金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环境保护有机化工废水治理与资源4k;_z-程技术中心,南京 210046 摘要:活性炭吸附是去除水中芳香性污染物的主流技术之一,有关吸附作用力的研究对于活性 炭的开发和应用工艺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芳香化舍物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力的组成和 来源作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特别关注碳表面功能团对吸附作用力的影响、溶液化学对吸附力 的影响、有氧条件下产生的氧化聚合作用等研究方向的进展,指明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活性炭;芳香化合物;吸附作用力;氧化聚合;进展 中图分类号:0647.3 文献标识码:A 1前 言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芳香有机物大量进入环境,对饮用水水质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美国环保局 (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EPA)和我国原环保总局均将酚类、苯胺类、硝基苯 类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l【】。针对这些污染物,活性炭 (ActivatedCarbon,AC)吸附被EPA推荐为最 佳污染防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饮用水处理和地下水环境修复等方面2【】。炭材料作为吸附剂的 使用可以追溯至公元前的古埃及和中 ,但被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体系研究,却是始于上世纪 20年 代4【】。通过近百年较为系统的研究,芳香化合物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研究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但在吸 附作用力的构成及来源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在溶液化学对吸附力的影响、氧化聚合作用力等方面尚需 进一步总结和研究5【】,在活性炭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工艺的改善方面,还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引导。 2活性炭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 活性炭产生于木材、椰子壳、煤炭等碳材的煅烧、活化、修饰等工艺过程。因原料和制作工艺不同, 组成元素有较大差异,碳大约占9095%,氧2~5%,氢少于 1.5%,除上述元素外也会含有金属化合物。 但由于吸附是一种界面物理化学行为,因此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其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 收稿 日期:2011年 3月23日 项 目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No;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 (No;江苏省基础研究创新学者攀登研究 项 目(BK2010006);国家 8“63”高技术研究课题 (2009AA06Z315,SQ2009AA06XK1482331);江苏省环境工程重 点实验室科研开放基金 (KF2010007) 作者简介:陆朝1~(1980~),男,江苏省人,博士研究生. 联系作者:E-mail:liaimin99@vip.sina.corn 第27卷第5期 离 子 交 换 与 吸 附 ·475· 2.1 物理性质 ‘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来 自于其表面密集的孔道,构成活性炭孔壁的碳素不同于金刚石中的正四面体结 构,也不同于石墨中的规则的二元微晶结构,是呈乱层分布的石墨状微晶群[61。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活性 炭具有狭缝型 (孔切面呈扁平形)的孔形态,和树脂、沸石等吸附剂有明显差异。 不同活性炭上的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差异较大,较常见的商品活性炭相关数据如表 1。与其他吸附剂 相比,大部分活性炭微孔较为密集,孔径大于2nm的中大孔相对较少,但中大孔却充当了重要的吸附通 道,对于吸附动力学有显著影响。 表 1 常见活性炭的物理性质数据范围 SurfaceArea(BET,N2) 500—2500m2/g TotalPoreVolume 0.5—2.6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