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与延续:现代化背景下的地方性知识——以辽东沙河沟农耕生产技术变迁为个案.pdf

断裂与延续:现代化背景下的地方性知识——以辽东沙河沟农耕生产技术变迁为个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 2 00 8年第 2 期 断 裂 与 延 续 : 现 代 化 背 景 下 的 地 方 性 知 识 ) ) ) 以辽东沙河沟农耕生产技术变迁为个案 詹 娜 [摘 要 ] 地方性知识是具有特 定文化特 质的地 域性知 识, 是特 定地域 民众世代 积累创 造 的本 土知识 与 本土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侵入, 一方面, 体现 民众生存 智慧的传统农耕 技术 日渐流失。另一方面, 在 现代化农业 的强大攻势下, 农耕 民众总是依循传统生 存逻辑与实 践经验 的参照与 指导, 对现 代生产 技术进 行 理性的审视与检验, 并对地方性知识体系进行调整与 重构 。在现代 化背景 下, 地方性 知识在 不断建 构过程 中 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 [关键词 ] 地方性知识 现代化 农耕生 产技术 1中图分类号2 K 890 1文献标识码 2 A 1文章编号2 1674 - 0890 ( 2 008) 02 - 116- 07 地方性知识 0 是与现代化语境 限定的普遍 然环境 中通过认知、理解 以及人与环 境 的相互相 知识相对应 的文化范畴, 是后现代 理念下对文化 应后, 在生产及生活 中积累的一系列 有效经验及 独特性、地域 性与多样性 的理解与强调 。正如有 生存技 能。通常, 我 们还 将 其 称为 土 技术 0、 些学者所说, 地方性知识 0 是与后现代意识共生 土知识 0。这些 地方性知识 0 历经长期 的生存 的, 是用以对抗 全 球化逻辑 0 的一种工具和武 实践的检验, 以其鲜 明的实用性与有 效性得到 民 器, 格尔兹将这一思想加 以放大并 有效地应用于 众 的高度认 同, 被一代代地保存并传承下来。 ¹ 阐释人类学研究中 。按照格尔兹本人的解释, 这 然而, 在先进科学技 术不断涌 入、传统 民俗 种地方性不仅指地方 、时间、阶级与各种 问题而 生活日渐变迁的现代化背景下, 地方性知识 0 的 言, 并且指情 调而言) ) ) 事 情发生经过 自有地方 命运如何? 地方性知识 0 与现代技术 间的关系如 º 特性并 与当地人 对事物之 想像能力 相联系 。可 何? 尽管在 当下 的人 类学、民族 学及 民俗 学 界, 见, 地方性知识不强调 放之 四海而 皆准 0 的普 学者们 已逐渐对传统与现代 的二元对 立观进行深 遍性准则, 而 着力突出知识 的产生、运行 背景及 刻反思, 并理 性地意识到大传统与小传统、上层 上下文情境 的独特价值。它是具有 特定文化特质 文化与下层文化 以及现代与传统之 间 的互动性与 的地域性知识, 是特定地域 民众长 期处于一定 自 连续性 问题 » 。但真正 以体现民众智慧与生存逻辑 [ 作者简介 ] 詹 娜 ( 1978- ), 女, 满族, 辽宁本溪人, 民俗学博士, 沈阳师 范大学社会 学学院讲 师。 (辽宁 沈阳, 110034) ¹ 参见王海龙 5导读一: 对阐释人类学的阐释 6 , 载于 [美 ] 克利福德 # 吉尔兹 ( C lifford Geertz) 5地 方性知识 ) ) ) 阐释人类学论文集 6 , 王海龙等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0年版, 第 19 页。 º [美 ] 克利福德 # 吉尔兹 ( C lifford Geertz): 5地方性知 识 ) ) ) 阐释人 类学论 文集 6 , 王海龙 等译, 北京: 中央编 译出版社 2 000年版, 第 2 73 页。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