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涡旋控制多元强化水处理集成技术及应用研究.pdf

微涡旋控制多元强化水处理集成技术及应用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年给水厂、污水厂升级改造及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研讨会论文集 微涡旋控制多元强化水处理集成技术及应用研究 刘希邈1’2,沈本贤1,范志伟2,徐立群2 (1.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化学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2.上海立源水处理技术有限 责任公司,上海201100) 摘要:基于微涡旋控制混合理论、后台阶流理论及接触絮凝理论,分别设计开发了列管混合 器,星形翼片隔板絮凝反应器及V形斜板沉淀设备,并通过工艺集成形成微涡旋控制多元强化水 处理技术。将该技术应用于钢厂废水处理改造项目.中试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出水浊度 s2NTU,处理量在超设计负荷15%时,出水浊度保持在2NTU左右;可节省药剂费用22%,节省 占地30%以上,年节省药剂及电耗费用总计达400万元。 关键词:涡旋控制;列管混合器;翼片隔板;V形斜板;接触絮凝 随着工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用水水质及水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根据新 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及各行业污水排放标准,许多企业面临提标改造或扩能改造的问题。 在给水净化和废水处理工业中,混合、絮凝、沉淀单元操作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够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粒,降低浊度和COD含量,还能起到除磷、脱色等作用。混凝沉淀过 程的处理效果还会直接影响后续流程的运行工况及最终出水质量和成本。高效的混合、絮凝、沉 淀工艺的应用,可在提高出水水质、降低下游工艺负荷的同时,降低过程的能耗及药耗,从而降 低制水成本。 根据絮凝反应的原理,絮凝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药剂水解后高分子络合物的吸附架桥能力 以及脱稳后微小絮体颗粒的相互碰撞几率及碰撞的有效性。这两项影响因素中,前者主要取决于 药剂的性能,而后者主要取决于混合反应设备的流体力学性质。 目前常用的混合、絮凝、沉淀设备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对于混合过程,通常的静态混合器设 计主要是围绕增加宏观大尺度涡旋、强化湍流混合进行的。对于混合初期,新生成的小尺度微团 具有很好的水流跟随性,微团与液体的滑差接近零,此时,宏观大尺度涡旋可以满足混合的要求, 此过程通常可在瞬间完成。但随着微团尺度增加,微团与流体的滑差出现,速度梯度引起的作用 力成为主导,需要在微观尺度上造成曲率足够大的流线弯曲,通过控制微尺度涡旋的强度、尺度 及空间均布来控制混合效果。目前,常用的静态混合器的设计都未考虑微尺度涡旋混合控制【l、21。 对于混凝反应设备的工程设计,传统的速度梯度理论作为指导理论已经应用了近半个世纪。 但研究表明,速度梯度理论对传统的絮凝工艺的改善没有任何价值[3’41。常见的絮凝反应设备,主 要是通过流道控制,改变水流方向和速率来进行絮凝过程的紊流控制,如复式隔板絮凝池、折板 絮凝池等工艺。此类絮凝工艺中,很难对流体局部涡旋进行有效强化控制,涡旋的能量利用效率 不高。同时,涡旋的空间分布难以控制。因此,絮凝反应效率较低,反应停留时间较长,设备能 基金项目:上海市闵行区科委集群创新项目 .100. 2009年给水厂、污水厂升级改造及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研讨会论文集 耗高、占地多、抗负荷冲击能力较差。在以上设备基础上,研究人员通过在反应池中增加导流机 构的工艺,发展出来新的设备,如栅条和格网絮凝池以及波纹板絮凝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 了涡旋的空间分布以及局部涡旋强化,但设备对涡旋的局部强化控制及整体均匀分布控制很难同 时达到满意的效果,设备对絮凝反应的紊流控制仍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对于过小孔道的网格絮 凝池,设备还存在易堵塞的问题。 目前,工程实际应用的沉淀设备多为普通的斜板或者斜管装置,其主要缺点是在沉淀过程中 小颗粒很难去除,导致沉淀池固液分离效果下降。对于斜管沉淀设备存在对原水水质变化的适应 性较差,排泥效果较差,斜管易积泥等问题。小间距斜板基于紊流抑制理论,虽然取得了较好的 沉淀效果,但实际应用中存在斜板积泥堵塞的技术难点。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沉淀池运 用浅池理论原理,其沉淀去除比例主要取决于斜板(斜管)沉淀设备的长度和沉淀距离,在斜板长度 和间距一定时,沉淀池中颗粒的去除比例就确定了,所以要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就必须引入其 他机理。 1微涡旋控制多元强化水处理集成技术 根据现有设备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混合、絮凝反应控制及沉淀控制机理,并以此为基 础开发了混凝沉淀集成技术。 1.1列管式混合器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