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做助学生成长研究解读生本教育.ppt

以学生为本,做助学生成长研究解读生本教育.ppt

  1. 1、本文档共1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学生为本, 做“助学生成长”的研究 ——解读“生本教育” 以教师为本, 做“助教师自我发展”的研究 ——解读“教师教育” 《纲要》指出的二十字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 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 如何理解“教育质量” 1、教育质量就是我们对教育活动结果的一种期望。 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是最根本的标准。 2、教育质量是一个与整个教育过程有关的概念。 重点不在“质量”二字,而在“教育”二字。 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研究 1、顾泠沅:青浦实验 “尝试指导”与“效果回授”的实验。 方法:“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 2、刘京海“成功教育” 3、郭思乐“生本教育” 4、叶澜“新基础教育” 5、洋思中学“生学后教、当堂训练” 6、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 7、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 8、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 9、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主、交流”学习模式 10、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 11、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 12、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13、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14、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 15、石家庄40中学 语文:自主推进式课堂模式 数学:六环节课堂模式 英语:四环节课堂模式 理综:自主求真六步课堂模式 文综:六环节课堂模式 体育:五环节课堂模式 信息:零授课课堂模式 美术:“启引——悦纳”审美创新课堂模式 16、石家庄28中学“16字教学模式” 自主先学 合作辨析 分层反馈 构建延伸 一、以学生为本,做“助学生成长”的研究 ——解读“生本教育” 中国课堂:让30名学生学游泳 第一步:老师告诉学生游泳要领,怎样学 第二步:老师将学生领到游泳池,老师手把手地教, 不让一人掉队。 第三步:让20名学生到大海里去游,全部学会。 美国课堂:让30名学生学游泳 老师直接把30名学生带到大海,告知学生有危险,但要挣扎,不挣扎就会被淹死,30名学生一起跳下去,结果10人学会,20人淹死。 顾泠沅教授认为: 美国30名只有10人会,但10人优秀,代价是淹死20人;中国是30名都会游泳,但却付出一部分孩子可以通过挣扎自己学会游泳的代价(创造力的丧失)。 一种接受式学习,一种活动式学习,各有利弊,我们应寻找中美教育的“中间地带”,把听中学与做中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中主动探究。 我们发现找“中间地带”的不容易: 倡导“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中 往往又出现概念和技能不落实; 倡导“以兴趣作为出发点” 然而知识不总是好玩和容易; 倡导“重视应用” 但应用情境混乱,有时导致知识难懂。 教育实践智慧常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知识量:隐性知识显性知识 知识的联系:默会知识是明确知识的基座 没有默会知识就没有明确知识 默会知识是明确知识的向导和主人。 ①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的学习 以书本及听讲为主(我们原有的教学模式)。 ②由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的学习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是在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在学生的团体实践中和做的过程中发生的。 ③有明确知识到默会知识的学习 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完成,是明确知识的融会贯通 ④由默会知识到明确知识的学习 是默会知识的逐步清晰和外显,它丰富了学生的明确知识 冰山理论告知我们: 对默会知识的关注,将对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打破以前的传统的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人的认知规律”,理解“学习本质”而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道 与 器 体 与 用 “道”“体”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主体学习知识的过程和知识价值进行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并产生热烈的感情和执着的追求 重视“道”“体”的学生本身的发展这是最关键的。 学习的因素 人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活动,它是联结主体与环境的特殊中介环节。人的认知结构与情感状态是主体中枢活动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两个重要方面。 认知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情意活动: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 二、以教师为本,做“ 助教师自我发展”的研究 ——解读“教师教育” 生本教育需要 教师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幸福涵盖的三个方面: 物质幸福 社会幸福 精神幸福 幸福来源的三个方面: 私人生活领域 公共生活领域 职业生活领域 教师的幸福是有精神性 教师的幸福是有关系性 教师的幸福是有集体性 教师的幸福是有无限性 教师的幸福来自教育工作的研究; 教师的幸福来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教师的幸福来自教师专业的主动发展; 教师的幸福来自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