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饾版技法的成因.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版画研究 论饾版技法的成因 方利民 中心思想:饾版印刷不是突然出现的一种方法,它是出版家和雕版、刷印工人在实践中,从篆刻、活字印刷和套版印刷中演变而来;它还和明代花鸟画风格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饾版,篆刻,活字印刷,套版印刷,明代花鸟画。 一、引言 中国的水印版画是一个古老而又悠久的版种,水印木刻中的饾版技术是独一无二的版画技法。所谓“饾版”印刷,就是按照彩色绘画原稿的用色情况,经过勾描和分版,将一种或几种颜色分别雕在数块小版上,然后再依照“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的原则,逐色套印,最后完成一件近似于原作的彩色印刷品。由于这种分色印版类似于“饤饾”,所以明代称这种印刷方式为“饾版”印刷,也称为彩色雕版印刷。 饾版印刷特别适合于印制有大块空白和批量比较大的画。它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即节省版材又简便又实用,就像我们吃饭的筷子,简单朴素到了极点,却又无所不能。1985年上海朵云轩用传统的饾版技术完成了巨型画册《十竹斋书画谱》,该书一举夺得1989年“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大展”的最高奖国家大奖,说明这项古老的技术到现在还有它的魅力。 以往的中国版画研究中都提到了这项杰出的成就,但关于这项技法的形成和来源等都没有详细说明,只有一个技法的介绍。我认为中国水印木刻中的饾版技法不是无源无故地发生的,它是和中国的篆刻、印刷术中的活字印刷和套版印刷以及中国画风格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试以此文证明之。 二、论证 (1)从技法的渊源上看。 篆刻是在石头或其他材料上刻好反相的文字或图案,沾上印泥,印在画或字上。印图章是用小的图章在大的纸张上找合适的位置。我们经常看到画家们拿着印章在画上移动,以寻找最恰当的位置。可以说它包含了饾版印刷的基本原理:纸是固定不动的,而版是可以自由移动的。 宋仁宗庆历间(公元1041一1048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他是先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用火烧硬。另设一块铁板,上敷松脂、蜡和纸灰等合制的药品。印时先放铁制框子在铁板上,框中满装活字,加热,等药品有点溶化,再用一平板压在活字上,再等药品凝固后,活字便平如砥石一般。可同时用两块铁板,一板在印刷,一板在排字,轮流印刷,转眼即就。每个字有数印,常用字则有二十多个印,不用时把活字按韵分装,并用纸签标明。活版就是把整版的字分解为单个的字,再按文章的内容排列组合。我们把这些单个的文字看成单个的版的话,它和饾版之间的联系是明显的。 1965年浙江省温州市郊白象塔内出土的《拂说观无量寿佛经》印刷残片。经文按回旋形排列。初步断定为宋泥活字印品。这种把单个的字在版面中自由组合的方法和饾版印刷印刷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可以说是饾版印刷最初的雏形。 元代王祯所造木活字印书法是先在木板上刻字,再逐字锯开并修整一致,然后在框内排字,行间用竹片隔开,塞紧后即可印刷。王祯把这些经验写成了《造活字印书法》,附在《农书》之后。王祯发明了木活字以后,用活字印刷的观念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可了。王祯还发明了转轮排字盘,实现“以字就人”的方法,提高效率。这种“以字就人”的方法和饾版的“以版就画”法有共同的原理。 1340年即元至元六年中兴路刻无闻和尚金刚经注,经注和灵芝图,用朱墨两色套印,这是现存古书中最早的套色印本。其经文是红色,注解为黑色。它的印法虽然说使用了双色,但是用一版涂上两种颜色印成的。这是一版涂双色的印法。版画有了最初的分色愿望。 套版法起源于徽州的时期大约是在公元1602年——1606年之间。之后不到十年的时间,套版印刷法就传到了湖州的吴兴,随着吴兴凌闵两家出版了大量套印的书籍,风行全国。此时套版的技术基本形成。套版的方法是将不同的颜色用不同的版来套印,也就是分版分色。 饾版印刷的发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明代绘画风格的变化。中国花鸟画在晚唐就已经很发达,到五代、北宋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这只是工笔花鸟画繁荣的时期。到了南宋,出现以水墨画花鸟的新风气,元代不断发展,到了明代,即成为水墨写意花鸟画大发展的时期。有大片空白的大写意画风,使得以复制为主要任务的版画自觉地去寻找更简便、更经济和更能提高功效的方法。 结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饾版印刷的技法是篆刻、活字印刷和套版印刷技术的综合;同时在明代写意花鸟画的影响下,饾版印刷在明末的时候出现是顺理成章的。 (2)从发明的时间顺序上来看。 篆刻出现最早,在战国时就已经在应用了。 活字印刷术,毕升在宋仁宗庆历间(公元1041一1048年)发明。沈括“萝溪笔谈”中有着较详的记载。 在毕升发明泥活字之后50多年,即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浙江温州出版了活字印本佛经。这在1965年温州市郊白象塔出土北宋文物中得到证明。 1311年(武宗至大四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