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纤维棉上生物膜的形成及其硝化性能研究.docVIP

PVC 纤维棉上生物膜的形成及其硝化性能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VC纤维棉上生物膜的形成及其硝化性能研究 刘 飞1, 2,李小龙1,赵强忠2,赵谋明2 1. 湖南工业大学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株洲 4120002.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州 510640 研究了一种纺织工业原料PVC纤维棉用作生物膜法载体时促进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子及硝化膜的硝化性能。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生物膜上有机物的存在有利于纤维棉上亚硝化单胞菌的所需的时间为13~15 d。一定水平的磷酸盐有利于纤维棉上硝化杆菌的保持磷酸盐质量浓度0.3 mg·L-1以上,生物膜完成第二步只需24~26 d,比对照组提早5~6 d。PVC纤维棉上异养细菌在4.8~7.2)×105 CFU·cm-3,亚硝化单胞菌在2~2.3)×105 CFU·cm-3,硝化杆菌在6.4~8.6)×104 CFU·cm-3。“成熟”PVC纤维棉在遇到氨氮负荷冲击时,氨氮降解和亚硝酸氮降解是不同步的,存在时滞,导致临时的高水平亚硝酸盐现象。“成熟”PVC纤维棉25 ℃的最大氨氮去除速率和最大亚硝酸氮去除速率分别为269.4±4.82)mg·m-2·h-1、168.1±13.1)mg·m-2·h-1。 PVC纤维棉;生物膜形成;硝化作用中图分类号:X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0394-05 载体或填料Media)是影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商品化的悬浮式和定型式有机载体在生物膜工艺中最受人们关注,如PVC、PS、PE、PP、树脂、塑料、纤维、明胶等聚合物。但是,在一些小区污水处理、水族箱等情形下,为了节约成本和安装便利,一些工业原料常被用作小型生物反应器的载体或填料,如PVC 纤维棉(Fiberfill)。它是一种柔软、多孔、致密的薄层化工纤维,在纺织业中用作填充物。 Tab. 1 The experiment regime of biofilm formation 处理 LA LO MA MO HA HO 水温 ℃16 16 24 24 29 29 麦麸300 g + + + 氯化铵16 g + + + 表中+”表示加入了某种物质有关载体(陶粒、粘土、PVC波纹板、塑料球、塑料环等)上生物膜的形成研究报道较多,一般认为微生物的自身性质、载体表面性质、水环境条件是影响硝化细菌在载体表面附着、生长的主要因素,生物膜“成熟时间”在10~30 d[1~3]。但是,对PVC 纤维棉上生物膜的形成和特性研究报道。因此,有必要通过研究了解PVC 纤维棉上生物膜的形成及其硝化性能的特点,指导其实际应用。 PVC 纤维棉从广州市观赏鱼市场购得,厚度平均为3 cm,裁减成长方形(30×10 cm),作为细菌生长的载体。每个载体的几何表面积为840 cm2,比重为0.8±0.1)kg·m-3。载体的两端分别加上沉子和浮子,使载体能垂直悬浮在水中。部分裁成小载体(3×3 cm),用作细菌学检测之用。 12个1 m3聚氨酯塑料池用于生物膜的形成实验,另8个用于硝化性能评价实验。气泵供气使塑料池中溶氧不低于6 mg·L-1,自动调节电热棒控制水温,用碳酸氢钠(食品级)调节水体pH。除了取样和检查开灯外,室内保持黑暗,防止浮游植物同化氨氮现象对实验的干扰。 每个塑料池水体中均匀布置20个PVC纤维棉和12个小载体。生物膜成熟时间设定为从实验开始到某天底物质量浓度(总氨氮或亚硝酸氮)降低65%以上的天数间隔。实验分为3组,共6个处理(见表1),处理MO设有5个重复。 在实验中期,用作重复的5个池被设计为4个处理:MO1和MO2中活性磷酸盐(PO-P)质量浓度低于0.01 mg·L-1,不加入磷酸盐作为对照;MO3中磷酸盐质量浓度保持为0.3 mg·L-1;MO4中磷酸盐质量浓度保持为0.6 mg·L-1;MO5中磷酸盐质量浓度保持为1.0 mg·L-1。通过加入适量的磷酸二氢钾(AP)达到设定的质量浓度。 每天监测溶氧、水温、pH、总氨氮、亚硝酸氮、磷酸盐水平。总氨氮高峰、亚硝酸盐高峰和亚硝酸盐低谷时,在处理MA和MO池中取3个小载体用于测量载体上的细菌数量。 每个池均匀配置10个“成熟”纤维棉并装入自来水,水温控制在25 ℃。8个池分为2组,分别加入氯化铵和亚硝酸钠,使总氨氮(Total ammonia nitrogen, TAN)和亚硝酸氮起始质量浓度分别为5 mg·L-1和2 mg·L-1。每2或3记测定总氨氮或亚硝酸盐水平。总氨氮去除速率(RTAN)和亚硝酸盐去除速率(Rnitrite)的计算方法为: R= 式中R为总氨氮或亚硝酸盐去除速率(mg·m-2·h-1),△C为T时间间隔内的底物质量浓度变化(mg·L-1),V为池水的体积(L),T为测量

文档评论(0)

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