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与文学传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词与文学传统 刘锋焘 文学传统,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我们认为,所谓文学传统,并不只是看前人写了什么而后人也写了类似的东西,传统应该是一种具有传承性的有着深刻内涵的积淀。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应该从几个层面上来认识:从核心层来看,它包括了“兴、观、群、怨”的传统,“诗言志”的传统,“诗缘情”的传统,等等;从表现手法的层面上看,它包含了比兴寄托的传统、用典的传统,等等;而介于这两个层面之间的,是题材与主题方面的一些传统,比如爱国主题、怀古主题、山水田园的题材,还有一些特定的意象,等等。关于宋代文学与文学传统的渊源关系,笔者另有专文论述。从总体上看,宋代文学在多个方面都与中国文学的传统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如积极淑世的一贯传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不迁的人格体现,“诗可以怨”、“不平则鸣”的表现,温柔敦厚的诗教,等等。这些方面,在宋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以辛弃疾等人的作品为代表的许多爱国词章以及他们表现情操、抒写怨愤的词作,就是前几方面的例证,而许多以“比兴寄托”的手法写的作品以及“借花卉以发骚人墨客之豪,托闺怨以寓放臣逐子之感” 〔1〕(刘克庄《刘叔安感秋八词跋》)等理论上的表述,则是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在词作中的反映。这里,仅就宋词这一具体的体裁与文学传统之渊源关系尤为密切者略作阐述。 对于宋词来说,文学传统有两个方面:一是唐五代词的传统,一是宋以前中国文学的传统。 一、唐五代词的传统: 唐五代词可以说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男女情爱的内容,二是香艳柔婉的风格,三是小令的体制。这三个特点,小令体制,终宋之世(乃至当今)绵延未绝,毋需多言,我们只对其他两个方面,略作讨论。 (一)题材: 就词的题材和内容而言,唐五代词的题材主要是以女性为中心,着力描绘女性的容貌与心态,写“绮筵公子”与“绣幌佳人”的男欢女爱。再广一些,就是写各色男女的两情相悦、离思别怨。就连“百代词曲之祖”??托名李白的两首《忆秦娥》和《菩萨蛮》也写的是闺情别怨。就民间词而言,虽然题材远较文人词多样,但仍是以“言闺情及花柳者”居多,这方面的作品,几占《敦煌曲子词集》全部作品的一半,而《云谣集》所收30首词,则几乎全是以女性为描写对象,表现男女之间的情爱内容。 到了宋代,北宋前期的一些代表性词人如晏殊、欧阳修等人,其词作内容大都不出男女恋情、离思别绪;晏几道虽然所处时代较大晏和欧阳修稍晚一些,但其作品更是以写离情别恨为专利;至于柳永,更是大写特写男欢女爱与离情别意,而且更多地写下层社会、市井阶层的男女之情。有论者指出:“晏殊、欧阳修等基本上是沿着冯延巳的创作方向发展的,而柳永则以民间词为学习对象而走上词的创作道路〔2〕(P403)。这一论断用于评价他们的词风及创作方法当更有意义,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继承了唐五代词(不管是文人词还是民间词)的题材传统。 宋初文人之所以能自觉地继承唐五代文人描绘女性、描写男女恋情这一题材传统,自然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或者说有着特殊的社会原因。赵宋王朝建国以后,为了巩固皇室的宝座,精心编导并亲自参与演出了一幕“杯酒释兵权”的绝妙好戏,鼓励、倡导大臣们去追逐个人享乐,“歌儿舞女以终天年” 〔3〕(《石守信传》)。于是,上行而下效,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纵情声色、歌舞享乐的风气。而词作正是人们在筵席欢娱之时要听的歌词,适应这种背景与需要,词作的内容自然是要歌咏女性、写男欢女爱了。所以,夏承焘先生论词绝句称“陈桥驿下有词源”(《瞿髯论词绝句》),实是慧眼独具、不易之论。但是我们不应忽略,文学的惯性却是其最直接的原因,他们所接触到的前代的作品是这种样子,他们也就照着这种样子来写,这是极其自然的事情。 北宋中期以后,由于苏轼等人的努力,从题材方面讲,词逐渐摆脱了“艳科”的藩篱,不再以女性为最主要的吟咏对象,不再以男欢女爱为近乎唯一的题材,不过,描写男女恋情、离思别怨之类内容的作品依然源源不断,依旧是主流题材之一,只是格调上不再像以前那样绮靡香艳,而且在宋代文学作品中,此类内容主要在词作中表现(而较少在诗、更少在文中表现)。这是因为,两性相悦乃是人的本能,离思别怨乃是人之常情,而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如承平时期??哪怕是表相上的承平)人们总是过着一种享乐的生活,需要吟咏男女之情。而之所以主要在词体中来表现,则不能不说是因为唐五代文人留给后人的传统,即“诗庄词媚”、“诗言志,词缘情”的传统。因而,不仅一些“婉约”词人在作品中大写特写离情别怨;“豪放”词人如苏东坡,词集中也多有此类内容,连普通寻常的杨花在他的词笔下也成了一个多情善感的思妇,那么缱绻,那么缠绵(《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即使英雄词人辛稼轩,其《祝英台近?晚春》也是何等的旖旎缠绵、何等的儿女情长!这实在不能不说是词的传统所致。 这种传统的影响,甚至在词逐渐被文人“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