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下(语文版九上)《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docVIP

苏教版八下(语文版九上)《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 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 刘秋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过程与方法: 1、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在品味赏析中体味爱憎分明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难点、重点】 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去逝,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才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幻灯片)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云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音读。 一)、师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师:老师在诵读的时候,希望同学们能做到以下两点: 1、给每个诗节标上序号。 2、在听的过程中,解决生字词。 师:同学们能不能做到? 生:能 师: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诵读完,下面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二)、自由读: 师:同学们,有没有生字? 生:没有 师:好,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全诗,一会我们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生甲读 生乙读 师:同学们,他们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齐读一下 生齐读 师:学习一首诗歌,不仅要读准字音,会音读(板书音读),还要能理解它的内容,会意读(板书意读),好,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四、品读诗歌,理解内容——意读。 (幻灯片展示)鲁迅的葬礼视频 一)、师: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巴金亲自抬棺,在后来的回忆录里,巴金谈了他的感受:“我仍然有这样一种感觉,他不会死,他怎么会死呢?他那抽着烟含笑谈话的姿态永远不会在我眼前消去……”,鲁迅的朋友斯姆特莱也这样说:“鲁迅之死,不仅给我个人带来悲痛,也是民族的悲剧,他并非无目的而活,也不投身于掠取财富、权利和地位……” 同学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视频中这两段话的文字: 1、“他不会死,他怎么会死呢?他那抽着烟含笑谈话的姿态永远不会在我眼前消去……” 2、“他并非无目的而活,也不投身掠取财富、权利和地位……” 二)、就上面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前半部分。 1、“他不会死,他怎么会死呢?他那抽着烟含笑谈话的姿态永远不会在我眼前消去……” 生甲:课文中的标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失去生命,精神永存。(英雄虽死犹生) 师:死了?还活着?老师不理解了,谁能给老师解释一下? 生乙:死的是躯体,活着的是灵魂 生丙:活着的是精神 师:哦,这两位同学说的太好了。 2、“他并非无目的而活,也不投身掠取财富、权利和地位……” 生甲:他活着的目的和意义是:“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师:同学们看鲁迅的《自嘲》,“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是从哪句诗中演化而来的? (幻灯片) 鲁迅的《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俯首甘为孺子牛“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让地火将自己燃烧掉,这体现了鲁迅的什么精神? 生乙:甘愿牺牲的精神。 生甲:他活着的目的和意义还有“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 师:同学们看(幻灯片) 让别人过得舒服些,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看到别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鲁? 迅 师:这体现了鲁迅的什么精神? 生:“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3、与鲁迅先生相对应的另一类人是怎样的呢? 生甲:“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躯壳活着,灵魂腐朽。(恶者虽生犹死)。 生乙:“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残酷剥削人民 生丙:“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妄想流芳千古 生丁:“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鱼肉人民 三)、由此看出,这首诗歌写了两类人。一种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一类人,另一种是反动的统治者。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另一类人呢? 生:形成对比(板书:对比)更好地突出以鲁迅为代表的一类人。 师:由此可知,将诗歌的题目《有的人》改为“鲁迅赞”或者“纪念鲁迅”好不好? 生甲:不好。因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

文档评论(0)

海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喜欢并擅长诗词写作,喜欢搜集各科教学资料,与广大网友分享,以资教育教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