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定休假的四大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pdfVIP

国家法定休假的四大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第10期                山 东社 会 科 学                   No.10  总第206期               SHANDONGSOCIALSCIENCES              GeneralNo.206 国家法定休假的四大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 贺 严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北京 100048) [摘要]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而成为一种情 感内蕴深厚的庆典的过程。传统节日丰富的民俗、庆祝活动,凝聚着这一国家或民族稳定的 心理、情感和祈盼。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标志和民族文化情感的认同和皈依。中国 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 节和中秋节,这四个节日都各自充满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 传统节日;文化意蕴;祈福辟邪;社交礼仪;人文情怀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2]10-0075-04   我国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较有影响的节日约160多个,传统节日也 不下数十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起着凝聚人们情感、延续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这四个传统节日都富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 春节,也称为“年”、“过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年”的名称深刻地烙印着 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对作物生长、丰收的祈盼,《说文解字》即释义为:“年,谷熟也。”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 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将一年岁首的节庆称为“年”始于周朝,这一名称至汉代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到 现在,民间俗称仍是将春节称为“年”。南北朝以后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民国初年改农 历为公历后,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1949年,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 春节起源于上古时期的“腊祭”,是神农氏时代“索鬼神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享之”的年终祭祀习 俗。主要内容是用猎获的物品酬谢诸神,以祈来年的丰收和福祉。从《周礼》记载中还可以看出,每逢腊祭, 人们还要举行驱疫行傩的仪式,以祓除不祥。1954年,山东沂南发现了一块汉墓画像石,内容就是驱疫行 傩。 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尚处于萌芽时期。《诗经 ·豳风 ·七月》中写道:“穹窒熏鼠,塞向觤户。嗟我妇子, 曰为改岁,入此室处。”黄焯解释说:“改岁,犹今俗过年耳。”高亨也认为:“改岁,改换一年,即过年。”对此节 日风俗的记载并不多见。 汉代以前,春节所具有的祭拜仪式色彩很浓,富有原始的禁忌和神秘性。汉武帝时期确立正月一日为新 年,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 开始出现了放爆竹,贴门神等庆祝习俗。原始崇拜和信仰的程度降低,增强了节俗的真实感和人情味。这一 时期,人们对“春节”的称呼也相对多了一些。有的称之为“三朝”,如《汉书 ·孔光传》中说:“岁之朝曰三 朝”。颜师古注:“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东汉班固《东京赋》云:“春王三朝,会同汉京。”李善 注曰:“三朝,岁首三朔日也。”还有文献称之为“三始”,如《汉书 ·鲍宣传》:“今日蚀于三始,诚可畏也。”颜 师古注引三国魏如淳曰:“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犹朝也。” 从汉朝到魏晋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阳、游乐赏灯等  收稿日期:2012-05-06  作者简介:贺 严,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博士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 75 活动都已出现,庆祝的日子也越来越长,逐渐演化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节日。唐宋时期,新年习俗发生了重大 的变化。唐朝是思想昌明的时代,新年习俗也逐渐从迷信、祈报、禳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人们自 己的娱乐游艺。唐代以后,新年真正成为普天同庆的“佳节良辰”。春节放爆竹原是一种驱鬼手段,此时也 变成了欢庆的象征。唐宋时期诗人们的诗作就形象地反映出春节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