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与互动:明代设计中的“崇古”和“追新”意识.pdfVIP

共生与互动:明代设计中的“崇古”和“追新”意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ESIGN 塑过茎 097 其一 ,古制。在传统儒家学者看来,三代社会的 “万民之法”和 “圣王之治”是理想的道 德治世 ,因而,不仅三代的礼法制度成为后代文人考辨的对象 ,而且三代的铜器和玉器的形制 也被后世奉为典范。器物是文化的表征 ,以三代器物制度为源头,汉唐、两宋经典文化遗物的 样式、使用习惯、陈设方式也受到推崇和追捧,在明代随即形成一股崇尚古制的风气。明人谢 肇涮评论 日用器物 “茶注”: 茶注……岭南锡至佳,而制多不典。吴中造者,紫檀为柄,圆玉为纽,置几案间,足称大雅。… “典”在这里是具有代表性和典范意义的古代经典形制。他认为 ,质地虽佳,然形制 “不 典”的器物是不符合审美标准、不雅的。又如高濂论: 虽然制 出一时工巧,但殊无古人遗意。以巧惑今则可,以制胜古则未也 。[z】 这里是说 ,结构巧妙的样式虽然能以突出的工艺技术吸引人,但其形制丧失古意,还是受 到了否定。高濂 日: 窑器有哥窑五山三山者,制古色润;有白定卧花哇,莹白精巧。 五山、三山样式的笔格是古代的经典式样,承袭了传统的样式,在他看来是最符合审美标准的。 其二 ,古色。经过岁月的淘洗,各种不同材质的器物往往会呈现出一些特殊的色泽,如古 铜器表面的锈色、古玉器的沁斑等。这种特殊的色泽本是鉴定器物的依据,然而古旧的色泽不免 使人产生时间的追思和历史的联想。因而,明代设计中也有不少将古色作为器物鉴赏的一种审美 标准。以古铜器为例 ,自宋代赵希鹄在 《洞天清禄集》中描述古铜器的外观色泽之后,元代陶宗 仪的 《辍耕录》、明初曹昭的 《格古要论》、中晚明的王三聘和方以智等,都对 “如土”、 “入 水”或 “流传人间”的铜器所具的不同的 “古铜色”有相似的总结,对此,高濂的意见是: 高子 日:曹明仲格古要论云:铜器如土千年者,色纯青如翠,入水千年者,则色绿如瓜 皮,皆莹润如玉,未及千年,虽有青绿而不莹润,此举大概 ,未尽然也。若三代之物……l4】 此外,他还按色泽建立了一套评价铜器品级的标准 : 古铜以褐色为上,水银 黑漆鼎彝为次,青绿者又次之也 ,若得青绿一色不杂,莹若水 磨,光彩射 目者,又在褐色之上。l5_ 而张应文在 《清秘藏》中提出的标准却稍有差异,他认为: 古铜色有以褐色为最上品者,余以为铅色最下,石朱砂斑次之 ,褐色胜于石朱砂而不如 绿,绿不如青,青不如水银,水银不如黑漆……l6_ 尽管各人意见稍有差别,然稍作归纳不难发现,古铜器的暗褐色都是最受赞美的颜色。此 外,台湾学者杨美莉认为,不仅铜器如此,倍受文人珍视的玉器的沁斑 、澄泥砚的鳝鱼黄色, 都属于暗褐色系统f7_。可以认为 ,这种暗褐色系即是明代设计中最被推崇的古色,由此而建立的 基于色泽差异的标准也作为一套评价器物高下的标准运作起来。 二、古物新用 “崇古”意识影响下的集古好古风气固然是明代设计领域的重要现象,然而不同于前代的 是,明代对古物的收藏和品鉴别出心法。古代器物往往不是被束之高阁,而是被合理地安排 、 巧妙地取用于周围的环境中。通过安排和取用现成物品、发掘其用途来使其服务于环境和人 , 实质上是对物品的一种 “再设计”,对开发物品的价值极有意义。尤其是在明代通常被视为文 化遗物或纯艺术品的物品,也往往取其 日常使用和装饰价值,借其历史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来 098 蓑 掇 △王_。 丛 共同创造一种当下的日常生活的装饰风格。古代器物越来越多地被取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古物 被移作生活用品_81,这种现象在明代设计中极常见: 如高濂不但将上古之 “鼎”用于焚香,而且认为, 彝盘……今可用作香橼盘 。 觚、尊、兕,皆酒器也,三器俱可插花。 瓠壶,……今以此瓶注水,灌溉花草,雅称书室育蒲养兰之具。周有蟠虬瓿、鱼瓿、罂 瓶 。与上蟠螭 、螭首二瓶 ,俱可为多花之用。 每有虾蟆蹲螭,其制甚精,古人何用?今以镇纸。又有大铜伏虎,长可七八寸,重有三二 斤者,亦汉物也。此皆殉葬之器,今以压书。 他如羊头钩,螳螂捕蝉钧,够金者,皆秦汉物也,无可用处,书室中以之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