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动态影响[J].docVIP

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动态影响[J].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动态的影响 莫 彬1, 2,曹建华1,徐祥明1, 2,申宏岗1,杨 慧1,李小方1, 3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 2.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3.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对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内三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林地、草地和耕地)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土壤溶解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月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上覆植被类型不同,其凋落物数量、质量及分解行为不同,有机质的输入量及质量也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差异,土壤有机碳的大小也存在较大差别。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年平均值来看,林地土壤溶解有机碳分别比草地和耕地高25%、48%;从3月到8月,三者均随气温的上升呈增加的趋势,林地和耕地在8月均达到最大值,而草地则在10月达到最大值;林地和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高于耕地81%和45%,林地和草地在10月达到最大值。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差异较大,这说明岩溶生态系统中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库的大小有较大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也各不相同,这表明土壤活性碳受众多因素的制约而呈现出一种动态平衡关系,进一步的机理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土壤溶解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岩溶 中图分类号:S1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6-1224-0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引起了国际组织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1995年,“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变化对人类影响和响应计划(HDP)”将其列入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项目。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变化影响的研究逐渐成为地学、生态学、农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土地管理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是当今全球碳循环研究的一个热点内容[1]。 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陆地生态系统生物物种的丰度及组成有重要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将导致覆被类型的变化,包括森林转换为草地或农田、草地转换为农田以及退耕还林草等[2],这些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和分布,还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形成、转化的因子而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3]。土壤有机碳由不同稳定性的组分组成,其概念性库包括活跃(Active)、慢性(Slow)和惰性(Passive)库[4]。引起土壤有机碳库的最初变化主要是易分解、矿化的活性碳部分。尽管这部分碳素,占全碳的比例很小,但它们对维持土壤肥力及土壤碳贮量变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5]。因此,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碳的大小和动态变化,对调节土壤养分流、维持土壤内在的生产力以及深入研究土壤碳循环的机理高度相关。基于它活跃的性质和重要作用,研究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规律成为当前土壤碳和养分循环方面的一个热点[5]。 我国是一个岩溶大国,岩溶面积达344×104 km2,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西南连片裸露的岩溶区面积达54×104 km2 [6]。然而,从国内目前对土壤碳循环的研究来看,大部分集中在下列区域:(1)人文和自然驱动力极为活跃的热点地区。如:北京[7]、深圳[8-9]和长江三角洲地区[10]。(2)生态脆弱区。例如,东北农牧交错带、绿洲地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11]。岩溶地区同样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程度比较薄弱,由于石灰土的富钙、偏碱性[12-13],而且CO2含量高的土壤环境是岩溶发育最为活跃的部位[14],土壤碳的动态变化与循环特征受到高钙环境胁迫的影响,碳转移有其自身的规律[15],因此,本文选择我国西南地区岩溶发育较为典型的贵州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通过分析土壤碳库中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最为敏感、变化最为活跃的土壤活性有机碳主要组分(溶解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的动态变化与环境因子、土壤呼吸之间的变化关系,希望能够为深入研究和评价岩溶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贵州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7°52′~108°05′,北纬25°09′~ 25°20′;年均温18.3 ℃,≥10 ℃积温5767.9 ℃;年均降水量1320.5 mm,集中分布于4—10月;年均相对湿度80%;年均霜日7.3 d;年均日照时数1272.8 h,日照百分率29%,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有利于林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