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远游》新论与疑难词句新诂
《远游》新论与疑难词句新诘
赵 雨
摘 要:屈原后期的生命哲学较 《离骚》阶段有明显的发展变化,《远游》是这一阶段的代表性作
品,表达了屈原晚年对超验的自由生命境界的追寻。 《远游》诗中的 “来者吾不闻”、“求正气之所由”、
“贵真人之休德”、“与化去而不见”、“审壹气之合德”、“与泰初而为邻”等词句,历来歧说较多,需要结
合屈原晚期生命哲学的特征重新理解。
关键词: 《远游》;生命境界;疑难词句
中图分类号:1207.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2)02—0031—05
《远游》是屈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刘向辑、王逸增补的 《楚辞》中,排序在第五篇。后来晁补之
重编 《楚辞》十六卷本,篇次在第二篇。郭沫若 《屈原研究》对屈原的著作权产生怀疑,理由是结构与司
马相如 《大人赋》相似,亦有神仙家言。…司马相如作品深受屈赋影响,而屈原思想亦有其复杂性。鲁迅
先生盛赞屈赋 “凭心而言,不遵矩度”,实则出入于儒、道、阴阳神仙诸家而 自成一家。在屈原思想发展
变化的轨迹中,《远游》作为其后期代表性作品,恰好表达了其生命哲学深受稷下道家影响的一个侧面。
因此郭沫若的判断不能成立。楚顷襄王即位不久,怀王客死于秦,顷襄王因媚秦而疏远屈原,屈原心忧
国难,乃作 《离骚》。后来屈原被顷襄王流放于江南,因对政局极度失望,一度转而究心诸家学术,放游
天地山水,积数年之生命体验,乃作 《远游》。 《离骚》与 《远游》“两相合璧 ,共构一个 志‘士一智者’双重
智慧的诗人”_2]。本文试从屈原的精神发展过程的角度,对 《远游》时期屈原的生命境界略作论说,并对
《远游》文本中几处训诂有分歧的疑难词句试作新诂。
一 、 《远游》生命境界新探
1、从 《离骚》到 《远游》
屈原的生命观是随其坎坷遭际而渐渐发展的。如果说 《离骚》中的生命境界源出于儒家学派,那么
《远游》中的生命境界则深受道家稷下精气说的影响。屈原两次出使齐国,正值稷下学宫兴盛之时,故
而对其生命哲学多有了解。后来久受放逐,心灵饱受折磨,对政治功业渐感绝望,自然转而寄情于此:
“悲时俗之迫阮兮,愿轻举而远游。”意思是说:我悲伤这世道迫害贤人 ,愿意轻飘飞远游求真。“轻举而
远游”便是稷下道家持奉的修炼之术。稷下道家主张 “道”就是 “精气”,“精气”是一种精灵细微的物
质,它 “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圣人。”I3修炼精气就能 “得道”,“得道”的人称为 “真
人”。
屈原曾在 《离骚》中说:“跪敷衽以陈辞兮 ,耿吾既得此中正。”意思是说:跪在地上,我把衣襟敞开
来条陈,天地的精气流人了我的心中。冯友兰先生说此处 “中正”就是 《离骚》中讲的 “内美”。 其实参
收稿 日期 :2011—12—09
作者简介:赵 雨(1974一),男,满族,辽宁沈阳人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大学中文系副教
授 ,硕士生导师,长春 ,130012。
31
ij;.-◆学予]·20l2年第2期
合道家稷下学说可知,“中正”也就是 “精气”、“正气”,这在 《远游》篇中展现得更为直接:“神倏忽而不
反兮,形枯槁而独留。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意思是说:灵魂忽然离窍远去不返,躯体形销
骨立独 自留下。内心思考检查端正节操,探求正大之气从何而来。从 《离骚》的 “得中正”到 《远游》的
“求正气”,是屈原生命哲学的转折、深化与发展。
2、《远游》生命境界的超验特质
苏雪林先生说 《远游》“足以与 《离骚》并驾齐驱,而气魄之雄伟,局面之阔大,《离骚》尚未能及
之。” 实因此时屈原之所 “修”已有相当的进境,远非前述儒家理想抱负所能局囿。简要言之,《远游》
主旨实乃屈原渐入老境之后静修冥思所得的神秘体验。 “精气”的境界其实就是诗人在定境之中超越
形躯束缚所感受到的精神 自由境界:“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与化去而不见兮,名声著而 日
延。”真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走出去”企业母公司与子公司关系研究.pdf
- “走转改”是党报改版创新的重要着力点.pdf.pdf
- “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的健康成长之路.pdf.pdf
- “祖业权”:嵌入乡土社会的地权表达与实践——基于对赣西北宗族性村落的田野考察.pdf
- “最坏入侵者”如何鲸吞《华尔街日报》?.pdf.pdf
- “最为”: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词汇化——兼论“×为”类副词的词汇化现象.pdf.pdf
- “作者”不走寻常路——香港“鬼才导演”彭浩翔论.pdf.pdf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生态正义思想探析.pdf.pdf
-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检查及发证程序——转发马绍尔海事主管机关海事通告No.2-011-33(Rev.12/11).pdf
-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