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党 的十 四届三 中全会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
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积极推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 ,并明确改革
的重点是把财政包干体制改为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权 的基础
上 的分税制 。为此 国务 院于 年 月 日下 发 了 《国发
号文件 》,决定从 年起 ,在全 国全面实行分税制
财政管理体制 。为 了使大家对财政体制改革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
解 ,我分几个方面来具体介绍:
一、关于财政体制:
财政体制就是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一种
制度,其实质是处理财政资金分配中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从广义
上来说,财政体制应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企业事
业财务管理体制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由于预算管理体制关
系到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财政管理 中的责、权、利 ,是整个财
政管理体制的核心,所 以,国家历次发布的财政体制,其基本 内
容都是讲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财政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
因此,通常所说的财政体制 ,也就是指预算管理体制。今天,我
们要讲 的财政体制改革,也就是指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在财政体
制 中,具体规定了各级政府筹集财政资金、分配使用财政资金 的
权力、范围和责任 ,使各级政府在财政管理上有责有权 。这对于
正确处理 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充
第 2 页
分调动各级政府 、各个部 门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国家预算收支
任务 ,促进 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 以说,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
环节。
二、建国以来我国历次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建国以来 ,中央根据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的财政经济工作总
方针和有利于发挥 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在各个不 同的
时期,依据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 ,对财政体制的制定和实施进行
过多次的变更和改革 ,有时候强调集权多一些,侧重客观调控的
作用 ,划给 “条条 ”以较多的财力财权 ;有时候强调分权 多一
些,注重地方经济的搞活,划给 “块块”较多的财力和财权 ,以
发挥地方各级的灵活性,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但不管是集权多一
些还是分权多一些,总的趋势是在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方
针下,经过探索、实施、调整、改革 ,逐步从高度集中的 “统收
统支 ”发展到下放财权 “分级包干 ”的办法 ,使财政体制更能适
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以促进 国民经济 的持续发展和国家财政收支
的稳定增长。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
年 国家为 了扭转财政经济十分 困难 的局面 ,采取 了统
一财政管理的重大决策,把 国家预算 的管理权集 中到中央和大行
政 区两级 ,主要集 中在 中央 ;到 年,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在财政体制上作 了部分改动 ,实行了中央、行政 区和省 (市 )三
级管理制度 ,但直到 年划归地方 的预算收入也只能抵充原
来的中央拨款,地方机动财力依然有限,这个时期的统收统支体
制实行了集中收入、节约支 出、统一管理的办法 ,在短期 内改变
了过去长期分散 管理 的局面 ,平衡 了财政收支 ,稳定 了市场物
价,保证 了军事上消灭残敌、经济上重点恢复的资金需要,促进
了财政经济状况 的好转。
第 3 页
(二 )“一 五 ”时期 侧 重 集 中统 一 的划 分 收支、分 类 分 成、分
级管理的财政体制。
年 ,中国进入有计划 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
造时期 ,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 ,原来 的高度集 中的财政体
制 已不能适应 。为此,财政体制适当降低 了集 中的程度,实行侧
重集 中统一、同时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当分散 的办法 。
年,实行了中央、省 (市)、县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