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谢孤独情怀之比较.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谢孤独情怀之比较 0时国强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l摘 要:陶渊明、谢灵运的孤独内涵有所不同。陶渊明的孤独主要为贫病无援的孤苦、耿介自守的寂寞、怀才不遇的 I慨叹等。谢灵运的孤独主要指:良辰美景的无人与其、体会玄理的知音难觅,以及失意归隐的落寞。产生孤独的原因 l也不尽相同,谢灵运的孤独主要在于权势欲望得不到满足,与刘宋政权龃龉不合所致。陶渊明的孤独则主要源于高 I洁自好,不愿顺随世俗。陶、谢排遣孤独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借景散心,二是借理遣怀,三是借酒消忧。 l关键词:陶渊明 谢灵运 孤独 比较 陶渊明、谢灵运 ,一个淡泊恬静,一个张狂偏躁,似乎都与幽闭性的孤独无关。但在易代之际的混乱局势下,真 正有思想的知识者都难免有些落寞孤寂,尤其像陶谢这样失意的前代世勋贵族后裔,他们虽不一定以遗老 自居, 却无法漠视 自己的血统和现实处境的落差。在得势者的庆贺狂欢中,失意者会感到更加孤寂和凄凉。厨川白村认 为文艺是苦闷的象征,或许陶谢的创作就与其孤独苦闷有关。那么,陶谢孤独的内涵、原因及其排遣方法,又有哪 些异同呢?下面仅就此略做探讨。 一 、 陶谢孤独的具体 内涵之比较 孤独不仅仅是形单影只的落寞,更是众声喧哗中得不到认同没有依靠的无助感。具体到陶谢二人,其触发契 机与具体所指,则互有异同。谢灵运的孤独主要产生于观赏游玩之时,本来游玩山水是件很惬意的事情,可是谢灵 运总会在游玩之余,时不时流露出孤独寂寞之情,这些孤寂之情大体上可以分为良辰美景的无人与共、体会玄理 的知音难觅,以及失意归隐的落寞。陶渊明也有出游感到的孤独,但与谢灵运仅仅慨叹赏景、谈玄、归隐的落寞不 同,陶渊明由一次简单的出游,引发了对于整个社会人生的思考。如 时《运 序·》记陶渊明 “偶影独游,欣慨交心”,说 “但恨殊世,邈不可迫。……黄唐莫逮 ,慨独在余”,可见陶渊明的孤独源于对现实的厌恶 ,他幻想着脱离这个社会, 回到古代去,便不能不为此慨叹现实中的孤单了。陶渊明的孤独更多的是源于对 日常生活的深入细腻的体验,其 具体所指,主要为贫病无援的孤苦、耿介 自守的寂寞、怀才不遇的慨叹等。 谢灵运的孤独是感性而具体的,往往非常明确地转化为对于知己的渴求 ,他会在 “从者数百人”的游玩中慨叹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石《门岩上宿》),“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登《石门最高顶》)。谢灵运寄情于山水,对 山水有着独特发现与体验,并能用形象生动的笔触将所见之景,巨细无遗神形兼备惟妙惟 肖地刻画出来。这种能 力不是一般人所能具有的,所以在谢灵运看来,虽然仆从众多,却没有一个能像他一样欣赏山水,这才会深感 良辰 美景无人与共。借山水 以体玄相对于赏景更有难度,这也是谢灵运游玩山水时更深一层的苦闷。他说 “不惜去人 远 ,但恨莫与同。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于《南 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结念属霄汉 ,孤景莫与谖。……庶持乘 日车,得以慰营魂。匪为众人说,冀与智者论”(石《 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谢灵运将孤独转化 为无人共赏美景和缺乏谈玄说理的知 己,二者叠加在一起 ,构成 了谢灵运情感和思想上的双重孤独。谢灵运无处 言说 的苦闷还包括他的失意归隐,谢灵运入宋之后 ,仕途颇为不顺 ,产生 了失意落寞之感 。而且这种失落是如此强 烈,以致在观景散心之时,也会油然泛起归隐的念头。《游南亭》:逝“将候秋水,息景偃旧崖。我志谁与亮?赏心惟 良 知。”这里表面慨叹没有谁知道他的归隐志向,实则慨叹无人了解他归隐的苦衷。 陶渊明的孤独多为内心的反思,不像谢灵运那样多为一时一事应景式 的感受 ,而是 由此在所引发的 自我反 省 ,因此更为深沉 ,更具理性 。陶渊明终生贫困却能拒绝施舍 ,表现出安贫乐道固穷不屈的高 尚操守。但是贫困的 现实、不幸的遭遇 ,却不能不促使他的反思,他在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说 自己 “结发念善事 ,俺侥六九年”,其 结果却是遭遇丧乱饥寒交迫,善行恶报的不公使陶渊明产生了被抛弃的无奈之感。黄文焕 《陶诗析义》卷二评此 诗:“钟‘期信为贤’,念知音之不可得也。既已辞名,又欲知音何哉?浮名在身后,知音在当年,当年乏知音之人,徒 令后世凭吊,逝魂何由知乎?”于、此可见,陶渊明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困顿。即使如此,陶渊明也不媚俗,不从俗, 表现出耿介 自守的高洁情怀 。他说 “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自我抱兹独 ,俺倪四十年”(《连雨独饮》),“任真” 即任 自然,即 “纵浪大化”“乐天委分”。坚持 自我的本真性情,也是陶渊明与别人

文档评论(0)

花千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