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牧区水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1 综合说明 1 1.2 项目区概况 1 1.3 工程建设方案 2 1.4 工程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量 2 1.5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 1.6 工程管理 3 1.7 结论 3 2 基本情况 4 2.1水资源现状 4 2.2 XX县井灌区概况 4 2.3 项目区基本情况 5 3 工程地质 7 3.1 区域地质 7 3.2 水文地质 8 3.3 建筑材料 8 4 工程建设任务及规模 9 4.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9 4.2工程任务及目标 9 4.3工程设计标准 10 5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11 5.1 降水 11 5.2 地表水 11 5.3 地下水 11 5.2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12 5.4 水资源利用现状 12 5.5 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13 6 工程实施方案 13 6.1 工程总体规划布置 13 6.2 灌溉制度 14 6.3 管网布设 16 6.4 典型设计 18 6.5 单井工程量 20 6.6 项目工程量 20 6.7工程建设内容 21 7 工程投资与资金筹措 22 7.1 编制原则及依据 22 7.2 投资概算 23 7.3 资金筹措 27 8 工程施工 27 8.1 施工条件 27 8.2 管道工程施工 27 8.3 施工进度安排 32 9 工程管理 32 9.1 组织管理 32 9.2 建设管理 33 9.3 运行管理 34 10 水土保持及环境影响评价 34 10.1 水土保持评价 34 10.2 环境影响评价 36 11 经济评价 39 11.1 社会效益 39 11.2 经济效益 39 11.3生态效益 40 12 项目建后管护措施 40 12.1 工程管理运行机制 40 12.2 制定合理的水价 41 12.3 加强水质检验和监测 41 12.4 主管部门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41 13 结论 42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背景 XX县农业和畜牧业是当地国民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草原畜牧业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人民生活和生产提供了经济来源。但是,由于前些年草原过载,生态退化,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大做强畜牧业,才能确保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畜牧业的基础是饲草料基地建设,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牧区水利。由于XX县地处干旱缺水地带,水资源紧缺,发展牧区水利必须走节水高效的道路,同时增加农业灌溉技术科技含量,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通过因地制宜地选择节水灌溉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实现牧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本次工程选择花马池镇四墩子行政村李毛庄、王庄子自然村和佟记圈行政村的四儿滩自然村井灌区作为项目区,由于该村农户没有其它经济收入,群众赖以生存的条件只有土地,为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拟对该村的井灌区进行节水改造,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1.2 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XX县花马池镇李毛庄、王庄子、四儿滩3个自然村,总人口1471人。耕地面积11032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7.5亩,本次项目选择对项目村1593亩井灌区进行节水灌溉改造,工程采用滴灌节水措施,降低灌溉定额,适当在周边扩灌200亩,发展滴灌总面积1793亩,以提高灌溉效益。以整村推进为主线,打破户与户地界线对井灌区进行改造扩展,充分发挥现有水资源、土地资源效益,提高区域群众的生活水平。 1.3 工程建设方案 将项目区内的14眼机井进行机泵改造,把原渠道或管灌1579亩扩灌200亩达到1793亩滴灌区。 以水源为,干、支级输、配水采用压力管道,田间灌水方式采用滴灌,种植。2.1水资源现状 3.1 区域地质 3.2.1地层岩 根据调查,的主要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Q4e01)风积砂,第四系(Q4dp1)粉细砂、壤土、砂壤土。白垩系志丹群环河组(Klz4)砂岩、泥 (1)白垩系志丹群环河组(K14)砂岩、泥岩 该组地层遍布全区,组成工作区的基底。其岩性主要为紫红色泥质砂岩、 (2)第四系全新统(Q4apl)粉细砂、砂壤土、壤土 广泛分布于区及,黄褐色、灰褐色,粉细砂、砂壤土与壤土多呈 (3)第四系全新统(Q41)风积砂 土黄色,该地区普遍分布,厚度较薄,O4~23 m,岩性为粉细砂,松散 3.2.2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出露的主要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Q41)风积砂,第四系全新统 (Q4apl)粉细砂、壤土、砂壤土。不会对工程施工造成影响。 白垩系志丹群环河组(K14)砂岩、泥岩3.2 水文地质 项目区地处低山与XX县坳陷带的过渡地段,属干旱半干旱气候,降雨量较(K1z4)砂岩、泥岩为基底,上部覆盖有厚度区内有一红山沟东西向穿越,据资料地表30万m3/年。地下水以潜水

文档评论(0)

zantpent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