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吐蕃文书中的“人马盟誓”情节新探——IoLTibJ731号藏文写卷研究释例.pdfVIP

敦煌吐蕃文书中的“人马盟誓”情节新探——IoLTibJ731号藏文写卷研究释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l06 · 敦煌吐蕃文书中的人“马盟誓”情节新探 IOLTibJ731号藏文写卷研究释例 任 小波 [摘要】 敦煌藏文IOLTibJ731号写卷中的“人马盟誓”情节,是 《家马与野马分化的历史》整个故事 内容 的枢纽,不仅折射了吐蕃盟誓传统的初始形态,而且反映了苯教丧葬仪轨中有关生死 的观念。文章 重新转录和译释 了“人马盟誓”段落,并将其与纳西族东 巴经 《献冥马》作 了文本沟通,另对其 中的誓词 和盟誓仪式作了语词和文化解析。 【关键词】 吐蕃文书;人马盟誓;东巴经;《献冥马》 【中图分类号] 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557(X)(20¨)03—0106—08 一 、 导言 敦煌藏文IOLTibJ73l号写卷,斯坦因(M.A.Stein)原编号为Ch.82.IV,是一篇具有古代苯教文 化背景的民间传说。1957年,托玛斯 (F.W .Thomas)《东北藏古代 民间文学 》一书首次对此卷作了全 文转写和详细译释 。①在当时的研究条件下,此书刊布的拉丁录文和英文译文均达到相当的水准 ,成为 敦煌藏文写卷研究的经典之作。1986年,托玛斯这部著作 由李有义、王青 山二位先生合译出版,译本首 章即是此卷英文译文的汉译。②值得特别提及的是 ,汉译本针对托马斯在解读上存在的问题 ,参照藏文 原意以 “译注”的形式作了不少订正。IOLTibJ731号卷内的一节 ,第r38行原题 《家马与野马分化的历 史》(亏亘 日 目),是藏族民间文学中最古老的篇章之一。1971年,石泰安(R.A.Stein)《敦煌吐蕃 文书中有关苯教仪轨 的故事 》一文,在既往的研究基础上对此节作了新的译释,揭示出其作为丧葬仪轨 的文本功能。③1984年 ,谢后芳先生刊出此节的首篇汉文译文 ,译风更为忠实于藏文原卷的文字面貌和 表达方式。④在 《家马与野马分化的历史 》中,“人马盟誓”段落居于整个故事内容的枢纽地位,盟誓场 景 同样具有苯教丧葬仪轨的内涵和特征。尽管相关的论说 已经不少 ,然而这一段落仍然存在不少译解 ① F.W .Thomas,AncientFolk—Literaturefrom North—EasternTibet,Berlin:AcademiaV·erlag,1957,Chap.I,pp.9—39. ② 李有义、王青山译:《东北藏古代民间文学》M【】,成都:四Jl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l7—41页。 ③ [法 】石泰安著 ,岳岩译 :《敦煌 吐蕃文书中有关苯教仪轨的故事 》A【],载王尧主编 :(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C】(第4辑),拉萨 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03— 208页。 ④ 廖东凡、贾湘云编:《西藏民间故事选 》[M】,西藏人 民出版社,1984年,第3— 1O页。 敦煌吐蕃文书中的 “人马盟誓”情节新探——10LTibJ731号藏文写卷研究释例 .107. 上的疑窦。因此,很有必要提供一份更为清晰准确的译文 ,并在可及的资料范围内拓展研究的思路。 二、“人马盟誓”段落的重译 IOLTibJ731号写卷写牛状马生动细腻 ,堪称一篇藏族古代民间文学佳作。其中,《家马与野马分 化 的历史 》故事梗概如下 :在九重天之上 ,有一匹公马、一匹母马,生下一匹小马。由于天上水草不足, 降临人间。小马与人间马王结合 ,生下马驹三兄弟:长兄义吉当恰 (胬气 ’目1 ’5i)、二哥江绒俄札 ( 鼍 《 冈)、小弟库绒莽达 ( ’ 氰 )。兄弟三人又因寻找水草,分别前往三个地方 :羌喀纳结(g 1 目 )、纰 卓结恭 (R茑1’ )、卓纰当松 ( 窘 { ’1 ’)。后来 ,长兄因竞食水草,被牦牛挑死曝尸 。 小弟决计为兄复仇、杀死牦牛 ,而二哥却 白认力单体弱、雪恨无望。兄弟二人由此产生争执,终因意见相 违而分道扬镳。小弟复仇心切 ,于是前往机廷 (目奢),同人类玛布丹协 (窝’ 5I )缔结盟誓。通过人类 的帮助 ,最终射死了牦牛。小弟为履行当初誓约,报答人类 的恩情 ,变成为人服役的家马。而二哥则游 荡于旷野 ,仍是未经驯化的野马。至此 ,家马对人的义务得 以确立 :不仅成为活人用于乘载和狩猎的脚 力,而且成为超度亡者灵魂抵达冥界的坐骑。 对于 以上故事 ,《藏族文学史》有如下评述 :“神话中数次提到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