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 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2008年第 4期 JournalofShenzhenPolytechnic NO.4.2008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与生理生化鉴定
袁辉洲 ,李素清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2.湖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8000)
摘 要:采用稀释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从活性污泥中获得 3O多株纯化菌株,筛选获得2株高效絮凝菌株,
利用发酵培养液对其进行絮凝实验并进行菌种鉴定。两株菌的絮凝率均在 85%左右,两株菌的初步鉴定为芽孢
杆菌属 (N5)和变绿链霉菌 (G15o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筛选;生理生化鉴定
中图分类号:Q9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18(2008)04—0032—04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分泌的I,主
1 材料方法
要成分是糖蛋 白、多糖、蛋 白质、DNA ,与
传统的絮凝剂相比,具有高效、无毒、无二次污 1.1 材料
染和易于生物降解等特点的新型絮凝剂,具有广 菌种来源:取 自某污水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
泛的应用前景。20世纪70年代 以来,日本、韩国、 培养基:1)牛肉膏蛋 白胨培养基 (培养细菌)
美国和欧洲各 国的十多个 国家对该项研究非常重 牛肉膏 3g,蛋白胨 10g,NaC15g,琼脂 20g,水
视。近年来,我国许多环境工作者也开始注意这 1000ml,pH7.0.7.2,121.3~C灭菌30min。
方面的研究,但还处在初始阶段,未见有微生物 2)高氏一号培养基 (培养放线菌用) 可溶性
絮凝剂产品生产的报道 。庄源益等从土壤中筛选 淀粉 20g, FeSO40.01g, KNO3lg, NaC10.5g,
得到代号为NAT型的生物絮凝剂;陆茂林等得到3 K2HPO40.5g,MgSO40.5g,琼脂 20g,水 1000ml,
株高效絮凝剂的产生菌,生成 絮凝剂对邻苯二甲 pH7.2—7.4,121.3~C灭菌 30min。
酸二丁酯和苯二 甲酸二异辛酯有 良好的降解能 3)查氏培养基 (培养霉菌用) NaNO32g,
力;邓述波从土壤 中分离筛选得到硅酸盐芽孢杆 FeSO40.01g,KC10.5g,KzHPO4lg, M gSO40.5g,
菌新变种产生絮凝剂MBFA9,用于给水处理中, 蔗糖 30g,琼脂20g,水 1000ml,pH 自然,121.3
以河水作为絮凝对象,出水浊度0.8NTU;马放等 ℃灭菌 30min。
人筛选出2株芽孢杆菌,利用纤维素分解降解后的 4)麦 氏培养基 (培养酵母菌) KC11.8g,葡
发酵液进行二次发酵,生产复合型生物絮凝剂 萄糖5g,酵母浸粉2.5g,醋酸钠8.2g,琼脂20g,
HITMO2,对强酸性 白土废水、泥浆废水、松花江 水 1000ml,pH 自然,115℃灭菌30min。
原水均取得 良好的絮凝效果。另外,徐斌、黄民 5)筛选培养基 葡萄糖 20g,酵母浸粉 0.5g,
生、柴晓莉、尹华等也都筛选分离出絮凝剂的产 脲 0.5g, K2HPO45g, KH2PO42g,NaC10.1g,
生菌,进行了生物絮凝剂筛选和应用的有关研究。 (NH4)45040.2g,水 1000ml,pH8.0,115~C灭菌
本试验从某污水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中筛选 30min。
微生物絮凝剂菌株,经过培养分离纯化,获得纯 试验水样:用化学纯高岭土制成的4g/1悬浊液。
菌株 :细菌7株,霉菌9株,酵母菌7株,放线菌14 主要仪器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媚时语“纵横谈.pdf
- “妙悟“与情感——浅议严羽之“妙悟“.pdf
- “儒释道“哲思在当今室内设计中的传承与发扬.pdf
- 1|Pj~exp(λj)|E(∑wjDj)排序问题.pdf
- “天生的见解“是诗学科学化的障碍.pdf
- 2007年云南省PET(A级)考试测试分析及教学反思.pdf
- Acquired pMHC I Complexes Greatly Enhance CD4+ Th Cell's Stimulatory Effect on CD8+T Cell-Mediated Diabetes in Transgenic RIP-mOVA Mice.pdf
- 2008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裁判扣分要项的研究.pdf
- 保持民族文化特色与太极拳的英译.pdf
- Generation and Regulation of CD8+ Regulatory T Cells.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