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pdfVIP

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海社会科学 2011年第4期 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现状与对策研究 李晓燕 摘 要:本文以列入国家级和省级名录的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研究对象,以工业化、信息 化、城镇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旅游业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等条件下社会转型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境遇为 切入点,对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价值、保护和利用现状进行 了梳理,分析 了当前存在的观念、经费、 人员、机制特别是保护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等方面的问题及原因,进而从树立科学的保护理念、实践青海 “生态立省”和 “四个跨越”发展战略的角度提出了对策措施,以期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提供可资借 鉴 的思路 。 关键词: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科学保护 整体性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38(2011)o4 5-_07 作者简介:李晓燕,女,青海省文联副主席。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 化空间,“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承 民族文化的文脉,传承一个民族的魂脉。”(温家宝语)2003年,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文联 联合启动实施了 “中国民族民问文化保护工程”,标志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走上全 面的、整体性保护阶段。由此至今,青海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遵照 “保 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和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 基本原则,号召全社会共同参与,使青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成效显著。随着改革 开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提升蕴含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 文化软实力,正在成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本文从三个方面作一研究和 思考 一 、 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保护现状 (一)资源特征与价值 青海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现,早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这片 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淀了著名的昆仑文化、彩陶文化、河湟文化、三江 源文化等,留存下大量瑰丽多彩、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青海各族人民世 代相承的智慧的结晶。迄今为止,青海省政府已正式公布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50 项,其中国家级项 目达64项(藏族项 目36个,土族项 目8个,撒拉族项 目3个,蒙古族、回族项 目各2 个,汉族项 目10个,综合项 目3个)。如此众多的文化遗产都是在青海高原雄奇粗犷、神秘辽阔的独 4S 特地理、自然环境以及千百年来各民族不断迁徙、融合的悠久历史中生成、积淀并传衍至今的,具有民 族性和宗教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综合性和共融性等主要特征,是青海高原深厚文化底蕴的典型代表 和独特文化个性的鲜活象征,也是青海现代化进程和社会文明进步中宝贵的人文资源 ,具有重要的历 史价值、文化科学价值和教育传承价值。比如:民间文学格萨尔、拉仁布与吉门索、康巴拉伊、汗青格 勒、藏族婚宴十八说、阿尼玛卿雪山传说,流传广泛,影响深远,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财富; 传统音乐花儿会、藏族拉伊、玉树民歌、回族宴席曲、扎木聂弹唱、藏族唱经调、汉族民间小调、塔尔寺 花架音乐,婉转悠扬,经久不衰,使青海赢得 “民歌之海洋”的美誉;传统舞蹈玉树土风舞、土族於菟、 藏族螭鼓舞、尚尤则柔、安昭,粗犷奔放,深沉热烈,象征着雪域高原独特的文化个性;传统戏剧黄南藏 戏、马背藏戏、河湟皮影戏以及曲艺西宁贤孝、青海平弦、越弦和下弦,源远流长,承袭传统,广泛发挥 着民间文艺不可替代的教化功能;传统竞技玉树赛马会、土族轮子秋、南山射箭,还有民俗土族纳顿 节、热贡六月会、九曲黄河灯会、青海湖祭海、那达慕、千户营高台、土族和撒拉族婚礼及服饰等,特色 浓郁,多姿多彩,日益成为吸引世人撩开青海神秘面纱的文化盛宴;传统美术热贡艺术、塔尔寺酥油 花、土族盘绣、湟源排灯、德昂洒智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