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纳米Co氧化物的合成及其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性能测试
周仕林 刘冬 任晨鸿 郭志伟 丰凯 顾颖颖*
(上海, 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 200093)
摘要:对比研究了用固相法、液相法、微波法三种方法合成Co金属酞菁催化剂,并用红外色谱(FT-IR)、XRD和SEM等技术对催化剂的化学组成、粒子大小及粒径分布等物理特性进行表征. 应用循环伏安法评价了Co酞菁催化剂的氧还原反应(ORR)活性. 经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用固相法合成的600oC和900oC下锻烧5h的Co酞菁催化剂具有最高的ORR活性.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 Co酞菁,氧还原反应
Synthesize of Co oxidants nano particles and Test of performance of electrocatalysi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Shilin Zhou, Dong Liu, Chenghong Ren, Zhiwei Guo, Yingying Gu*
(College of Scienc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
Abstract: Co metal phthalocyanine (CoPc) was synthesized by solid-phase method, liquid-phase method and microwave method. The composition of catalyst, particle size and distribu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FI-IR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activity of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 of CoPc was tes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CV). It suggested that CoPc which was synthesized by solid-phase method and was calcined at 600oC and 900oC for 5 hours performed the best activity of ORR.
Keywords: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DMFC); Cathode; CoPc;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有研究人员试图将PEMFC用作汽车的动力电源,但由于常温下氢燃料为气态,储运安全性较差,另外将现有加油站改造为加气站工程复杂、耗资巨大,所以用含碳的燃料代替纯氢更有利于PEMFC的推广和应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最早是于20世纪60、70年代分别由英国的Shell和法国的Exxon-Alsthom提出来的[1]。在众多的含碳的燃料中,甲醇以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常温为液态,便于储运、电化学活性高,能量转化率高、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脱颖而出[2~4]。在20世纪90年代引发了国际上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研究热潮,国内同时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在甲醇燃料电池商业化过程中,“甲醇渗透”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5,6]。甲醇渗透到阴极,在阴极放电产生混合电位,不仅降低了燃料电池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降低电池的输出电压和阴极催化剂的催化性能[7~10]。因此,必须研制一种能够耐甲醇的阴极催化剂[11,12]。
目前,关于甲醇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研究相关报道较多,但多集中于研究Pt及Pt合金催化剂,如Pd, Ru, Ag,Ir和Au等[13~17]。其中对氧气的电催化还原效果最好的是Pt[18]和Pd。对于贵金属Pt、Pd的应用,成本还是很高[19],这严重阻碍了甲醇燃料电池的商业化。
作者简介:周仕林(1962-),女,湖南人,副教授
研究方向:环保材料
过渡金属酞菁化合物作为阴极催化剂时,对甲醇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且经过热解后它们的电催化活性、稳定性都能得到提高。因此本文通过固相法、液相法、微波法三种方法合成金属Co酞菁将其在不同温度进行热解处理产生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并筛选出对氧还原电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的阴极催化剂,来替代贵金属Pt等作为甲醇燃料电池的阴极催化剂,可大大降低甲醇燃料电池的成本。
1实验部分
1.1 Co酞菁的固相法合成
称取邻苯二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包装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 云南省昭通市2025届中考 数学模拟试卷.docx VIP
- xxx30兆瓦特许权光伏电站职业病危害控制效评价报告书.doc VIP
- 八年级信息科技第一章《从感知到物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VIP
- 合同能源节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df VIP
- 票据业务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SEMI E30-1103(完整中文版本).pdf
- 05SFG04-钢结构装配式防倒塌棚架结构设计图集.pdf VIP
- 2018年下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A类《综合应用能力》题及参考答案.pdf VIP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