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1卷第1期 数 字 通 信 Vol41,No.1
2014年2月25日 DigitalCommunication Feb.25 2014 55
DOI:10.3969/j.issn.10053824.2014.01.015
一种双Z型双频微带天线的分析与设计
杨 虹,兰 海,郭 莉
(重庆邮电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重庆400065)
摘 要:设计一种双Z型缝隙结构的双频微带贴片天线,通过加载缝隙改变贴片表面电流路径的方法来实现天线
的双频带,并利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13.0对天线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回波损耗小于-10.0dB时,天线
工作频段分别为2.44~2.56GHz和4.92~5.08GHz,且天线的相对带宽分别为4.8%和3.2%。与普通微带天线
相比,该天线的带宽有很大的提高,天线的整体辐射性能良好,且结构简单易实现,所设计的双频微带天线可用于
无线通信系统中。
关键词:双频;微带天线;HFSS13.0;回波损耗
中图分类号:TN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824(2014)01005504
其它的寄生频率,通过选择合适的尺寸即可使天线
0 引 言
工作于相应的频率。仿真结果表明,当回波损耗小
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推动了现代通 于-10.0dB时,天线工作频段分别为2.44~2.56
信天线向小型化、多频带、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微带 GHz和4.92~5.08GHz,且天线的相对带宽分别为
天线因其特有的优点如体积小、重量轻、低剖面、能 4.8%和3.2%,天线的整体辐射性能良好,保证了
与载体共形、易于制造、成本低、便于实现圆极化、双 宽带和工作的性能。
[1]
极化和双频段等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
1 天线结构与参数分析
微带天线的形式有很多,在诸多形式中,缝隙微
带天线由于其结构简单而更具优势,在通信、雷达等 天线实现双频工作可以有多种方法:采用多层
[2]
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和普通的微带 贴片,带有短路探针和缝隙的矩形贴片,inclined缝
天线相比,缝隙微带天线具有更宽的带宽,以及低功 隙耦合矩形贴片,在矩形贴片辐射边附近刻蚀缝隙
[3] [8]
耗、低成本、小型化、易于共形和集成等优点 。缝 等 。本轮采用的是在单层介质基片上开对称双Z
隙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由传统的矩形槽演变成特 型缝隙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工作在双频段微带天线
性更好的U形槽、V形槽、E形槽等。在形状多样化 结构,如图1所示。
的同时,缝隙微带天线的功能也日益多样化。在文
献[4]中,葛林等人设计了一种“田”字型单层双频
微带天线,实现了S波段和X波段天线的孔径复
用;在文献[5]中,陈斌等人设计了一种单层探针馈
电的双层微带天线,其2个工作中心频差较大,且方
向图一致性较好;文献[6]提出的U形双频天线适
合应用于移动通信,通过改变缝隙的长度和宽度,也
可以使得天线的高低频率比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文
献[7]给出了一种倒 L形双频天线,其高低频率比 图1 天线的结构图
可在一定范围内控制。 在普通矩形微带天线的设计中,可根据所要求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Z型微带天线,该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中深层黄流组超压储集层特征.pdf
-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改善汽腔发育均匀性物理模拟.pdf
- 致密砂岩气渗流特征物理模拟.pdf
-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的科学问题.pdf
- 17a-甲基睾酮对食蚊鱼形态雄性化及目标基因表达的影响.pdf
- 2010年绿潮藻营养成分分析及其食用安全性评价.pdf
- 斑点叉尾鮰呼肠孤病毒CCRV诱导CCK细胞凋亡的研究.pdf
-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GD108株VP5蛋白功能及免疫原性分析.pdf
- 鲳亚目鱼类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其分子系统进化关系.pdf
- 超低温冷冻对脊尾白虾精子几种酶活性的影响.pdf
- 移动通信基站美化方案及其应用探讨.pdf
- WSSV人工感染量和饵料对中国明对虾存活时间的影响.pdf
- 不同地理群体日本蟳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酶活力的比较.pdf
- 草鱼_i_hsp__i_70和_i_hsp__i_90对温度急性变化的响应.pdf
- 大泷六线鱼三种组织细胞的有限传代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pdf
- 加工处理对鲢小清蛋白免疫活性的影响.pdf
- 近缘新对虾_i_cyclin+__i_B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pdf
- 慢性盐度胁迫对吉丽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其两亲本耐盐性的影响.pdf
- 鄱阳湖同时存在溯河洄游和淡水定居的刀鲚.pdf
- 人工饲料对刺参幼参生长贡献的碳稳定同位素法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