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卷第 期 水 产 学 报
年 月
文章编号
人工感染量和饵料对中国明对虾存活时间的影响
李旭鹏 孟宪红 孔 杰 曹宝祥 刘 宁 罗 坤 李伟亚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 青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 青岛
摘要 为揭示不同白斑综合征病毒 病毒量对于中国明对虾
存活时间和存活率的影响实验设计了逐尾定量人工感染实验在确保每尾中国明对虾进食
特定量 毒饵后进行观察 分析 结果显示分别喂食含
的毒饵对虾平均存活时间分别是 和 差
异极显著 对虾最终累计死亡率都为 研究表明致死量范围内 的感
染量越低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越长 为了揭示饵料对中国明对虾抗病性能的影响对已感染
的中国明对虾投喂不同饵料 结果显示分别喂食活卤虫鲜蛤肉和配合饲料对虾平
均存活时间分别是 和 喂食活卤虫的实验组平均存活时间显著高于喂食
配合饲料和鲜蛤肉的实验组 喂食配合饲料和鲜蛤肉的对虾平均存活时间无显著
差异 组累计死亡率都为 结果表明与配合饲料和鲜蛤肉相比喂食活卤
虫更能增强对虾抗 的能力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攻毒实验 饵料 存活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白斑综合征病毒 由于 的高致死性在养殖和实验过程
是一种对虾高致死性病毒 自 世纪 中一旦感染该病毒通常在 内中国明对
年代初期大规模爆发以来全世界超过 个国家 虾死亡率可达到 这为中国明对虾的抗
的对虾养殖业受其影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 病品种选育带来了很大难度 桃拉综合征病毒
制约了全球对虾产业的发展 中国明对虾 是另一种致病性很
是世界产量最高的 强的病毒 美 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
种对虾凡纳滨对虾 斑 通过控制病毒浓度有效控制被感染
节对虾 中国明对虾 之一 对虾的死亡率已成功地利用存活个体结合家系
选育获得了抗
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渤海海域 自 年大规 的凡纳滨对虾群体 如果
模爆发 流行病以来其养殖业受到巨大冲 中国明对虾也可以通过控制对虾摄食病毒数量达
击 诸多对虾抗 的研究中关于对虾流 到控制对虾的死亡率进而可以直接从存活个体
行病学 免疫学和遗传育种等已取得较大进 中选择抗性亲本达到选种留种的目的可大大提
展 虽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尚不能完全抑 高选育效率但尚未见有关摄食不同毒饵量对对
制对对虾养殖业的影响但相关研究成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改善汽腔发育均匀性物理模拟.pdf
- 致密砂岩气渗流特征物理模拟.pdf
-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的科学问题.pdf
- 17a-甲基睾酮对食蚊鱼形态雄性化及目标基因表达的影响.pdf
- 2010年绿潮藻营养成分分析及其食用安全性评价.pdf
- 斑点叉尾鮰呼肠孤病毒CCRV诱导CCK细胞凋亡的研究.pdf
-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GD108株VP5蛋白功能及免疫原性分析.pdf
- 鲳亚目鱼类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其分子系统进化关系.pdf
- 超低温冷冻对脊尾白虾精子几种酶活性的影响.pdf
- 初始密度对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及产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影响.pdf
- 不同地理群体日本蟳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酶活力的比较.pdf
- 草鱼_i_hsp__i_70和_i_hsp__i_90对温度急性变化的响应.pdf
- 大泷六线鱼三种组织细胞的有限传代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pdf
- 加工处理对鲢小清蛋白免疫活性的影响.pdf
- 近缘新对虾_i_cyclin+__i_B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pdf
- 慢性盐度胁迫对吉丽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其两亲本耐盐性的影响.pdf
- 鄱阳湖同时存在溯河洄游和淡水定居的刀鲚.pdf
- 人工饲料对刺参幼参生长贡献的碳稳定同位素法分析.pdf
- 日本鬼鲉脊柱和附肢骨骼的早期发育.pdf
- 饲料糖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代谢功能的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