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比 喻 即“打比方”——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1)明喻(甲像乙)。 例:共产党像太阳。 (2)暗喻(甲是乙)。 例: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 例:山上挂着一条白带子。(喻“瀑布”) A.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 明喻或暗喻——本体、喻体、比喻词; 借喻——喻体。 明暗喻的区别是比喻词: 明喻——“像”、“仿佛”、“似”等 暗喻——“是”、“成了”、“变成”等。 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一种比喻: 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瓯。 ③废除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需要一场暴风雨。 B.注意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如“这栋房子就像是楼房”就不是比喻; 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①同类事物相比较。例如:他长得很像他的母亲。 ②表示猜测。 例如:远远地看见一座椭圆形的建筑,像是体育馆。 ③表示想像。 例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仿佛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关武士。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 C.注意暗喻的几种变体 暗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常见的比喻词有“是”、“成了”、“变成”等。 以下情况也属于暗喻: ①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书籍——人类的朋友。 北京——祖国的心脏。 D.比喻的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 ②化深奥为浅显; ③化抽象为具体; ④化冗长为简洁。 比喻的运用 (1)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形象——形象化 (2)用来说明事理,使说理深入浅出。运用这类比喻,大多着重于主、客体内部性质上的联系。 抽象——形象化 二、比拟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例: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把帝国主义写成兽类了) A.注意拟人和拟物的区别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拟物则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物来写。 例如: ①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②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听。 ③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B.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在“拟”,表现的是甲物具有乙物的动作、行为; 比喻是喻体比方本体,重在“喻”,表现的是甲物具有乙物的特征。 ②比拟的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如“嘎子竖起耳朵听”不必说出嘎子像哪种动物那样“竖起耳朵”; 比喻的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否则就不是比喻了。 C.比拟的作用 ①感情色彩鲜明; ②描绘形象生动; ③表意丰富。 三、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句(或短语)组成一对句子,把两方面的意思突现出来。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①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如上述各例; 对比的特点是“对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②对偶句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对比主要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如何。 ③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问题。 四、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短语接连起来用。 例: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排比和对偶的区别 ①对称性和平列性。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只要求结构大致相似,宇数要求不甚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句子互相连结,给人以紧凑之感,而典型的对偶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③对偶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对,而排比句则无此要求。 排比的作用 ①句式整齐,节奏匀称; ②内容集中,语势强劲; ③条分缕析,说理透辟,抒情酣畅、淋漓。 五、夸张 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