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至印支期郯庐断裂带的性质——据中国东部石炭纪至三叠纪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pdfVIP

海西至印支期郯庐断裂带的性质——据中国东部石炭纪至三叠纪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古 地 理 学 报 V01.6 No.4 第 6卷 第4期 2004正 11月 JOURNALOFPALAEOGEOGRAPHY Nov. 2004 文章编号:1671—1505(2004)04—0459—10 文献标识码:A 海西至印支期郯庐断裂带的性质 据中国东部石炭纪至三叠纪的岩相古 地理特征分析 侯明金 ,2, JacquesMercier2 PierreVergely2 齐敦伦 王永敏 1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2D~partementdesSciencesdelaTerre,Universit~Paris—Sud,F.91405Orsay,France 3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 230001 摘 要 文中通过对晚石炭世至早三叠世华南和华北地块古地理特征以及地层学证据的分析,认为中国东部 的郯庐断裂带自海西期以来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广义的郯庐断裂带发展阶段,在海西期它是扬 子地块北东缘呈宽缓弧形展布的边缘裂陷槽(或盆地)的边界;在印支期由于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碰撞,成为两 地块的对接边界,具有逆冲推覆的性质,属广义的特提斯构造域。第二发展阶段从燕山期以来,发展成为一条平 移断裂带,属于狭义的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平移系统。自晚石炭世至早三叠世的中国南方及华北东南部的岩相古地 理资料显示了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对接始于晚二叠世早期,地块的抬升 自南向北、自南东向北西方向呈迁移趋 势;印支期的郯庐断裂带是一条北东、北北东展布的缓 s‘’形的地块拼贴边界,在现今的郯庐断裂带上表现为残 留的由北北西向南南东的斜向逆冲推覆的性质,表现为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中上部构造层的变形,即张八岭构造带 及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燕山期以来则为众所周知的狭义的郯庐断裂带即郯庐平移断裂系统的一部分。 关键词 海西期 印支期 岩相古地理 郯庐断裂带 碰撞 逆冲推覆 中国东部 第一作者简介 侯明金,男,1963年生,1989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获构造地质学硕士学位,现 为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和法国巴黎南大学地球科学系在职博士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和成矿 地质背景研究。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宁国路 19号安徽省地质调查院,电话:0551—4668460,4658501 (Fax).邮编 230001。Email:minNinhou@hotmail.corn.mihou@mail.hf.ah.cn FeaturesofTan-LuFaultZonefrom Hercynian toIndosinian:Byanalyzinglithofaciespalae0ge0graphy oftheCarboniferoustoTriassicineasternChina HouMingjin’’ JacquesMercier2 PierreVergely2 QiDunlun WangYongmin 1School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of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Hefei230009,Anhui 2D@artementdesSciencesdela r ,UniversitdParis—Sud,F.91405Orsay.France 3AnhuiGeologicalSurvey,HeJei 230001,Anhui Abstract Basedonanalyzinglithofaciespalaeoge。graphyandstratigraphyfrom theCarboniferous 本

文档评论(0)

人生新旅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