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鸿章与奕沂等总理衙门大臣对
日本认识的比较
王如绘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即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但当时
人们万万不会想到,后来给中国造成灾难最重的.竟是当时也很
落后的“蕞尔岛国”日本。日本明治政府1870年才心怀叵测派
使节来华要求订约通商,1894年就发动了甲午战争并一举打败中
国。中国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与清政府的对日政策有关。尽管
清政府的官僚对世界大势缺乏了解,但也并非所有人都对日本没
有警惕。特别是主持外交事务的奕诉、文祥等总理衙门大臣,对
日本的危害是有一定认识的,在防范日本侵略方面有过一些主
张。但从日本使节来华要求订约开始就参与对日交涉并逐渐全面
主持对日关系的直隶总督李鸿章,早年即有“联日情结”,几度
主张联日。清政府没能针对日本侵略及早制定有效的防日战略,
李鸿章是负有责任的。后来他在一系列事件的教训下,虽对日本
有了一定认识,也在防范日本方面有所贡献,但并未彻底改换思
路,对El政策一直摇摆不定。这是清政府未能有效防范日本的一
个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1880年以前李鸿章与奕诉等总理衙门
大臣对日本认识的比较,试图对李鸿章对日态度的演变和影响有
所说明。
24 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三卷)
早在中日建交前的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对日本的认识,即
与奕诉等总理衙门大臣有明显不同。
清朝建立后,一直没有同日本进行正式的外交接触。日本德川
幕府实行锁国政策,虽容许中国商船进行有限的贸易,但也一直没
有同中国建交的要求。两国如此落寞相对200余年。鸦片战争后10
余年,日本同样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而开国。开国后的El本采取了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力图自强。1863年,
日本长州藩的攘夷派炮击了停泊在下关海峡的美、法等国军舰。同
年,发生了萨摩藩同英国舰队的战争。这时,日本开始受到中国朝
野的关注。鉴于明代倭寇骚扰中国沿海为患深重及丰臣秀吉侵略朝
鲜的历史,清朝政府一直把日本视为潜在的威胁。奕诉等总理衙门
大臣在得知日本与英、法等西方国家构兵的消息后,一方面担心日
本吃了败仗,会使“英法等国益强”;另一方面,更担心日本会打
败英、法,“则患在肘腋,更为切近”。因为英法虽然可怕,但还远
在万里之外,且已订立了《北京条约》,暂时还可相安,而日本
“滨处东海,距中国海VI不远”①,威胁可以立见。
奕诉等对日本的防范态度。在对待日本来华通商的问题上,也
明显表现出来。1862年,日本长崎奉行派员搭乘荷兰商船,托荷
兰领事占于上海道吴煦,欲援西洋无约小国例,在上海通商,设领
带货物来沪贸易。对于这些通商要求,总理衙门指使上海通商大臣
和地方官,采取了适当拒绝与限制的措施。正如曾国藩后来在奏折
中所说:“同治元年,始有日本官员,以商船抵沪,凭荷兰国商人
报关进口,其后迭次来沪,中国随宜拒却,·始而准售货完税,仍不
得在上海买带回货;继而准其在上海一口贸易居住,仍不准驶入长
① 清季中H韩j∈系出料》第2卷.台北,近代史研究所.第54页。
李鸿章与奕沂等总理衙门大臣对日本认识的比较 25
江别口;又继而允其前来传习学术,仍不允验收其船照印信。拒之
亦已久矣。”①
1867年3月,一条日本欲攻打朝鲜的报纸新闻,使奕诉对日本
更加警惕起来。据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和总税务司赫德分别搜集到的
外文报纸的消息,有一个名为八户顺叔的日本“名儒”,送新闻稿
到报馆,并发表谈话,宣称近来日本革故鼎新,加强武备,现在已
有火轮兵船80余艘,日本大君将260名诸侯诏至京师江户,“会同
议政务,要整武备,大震国威,以征不庭,现有兴师往讨朝鲜之
志”②。对于日本“学造兵船,往来各国”的自强之举,奕诉等早就
看出其“志不在小”,因而在得到上述消息后,在无法判断虚实的
情况下,立即奏请饬下礼部密咨朝鲜国王,将此事访查明确,防患
未萌。当时报纸上还有风闻英、美、法三国“约于春间各带炮船往
高丽迫取通商和约”的报道。奕诉等分析认为:英法各国与朝鲜构
兵,“其志不过在于传教通商”,由于两个国家互相牵制,“未必遽
攘其土地为已有”,朝鲜没有灭国的危险。而日本受不到任何制约,
难保不贪其土地,“设朝鲜为日本所据,则与中国相邻,患更切肤。
传教通商,犹其余事”。因而得出结论说:“朝鲜被日本之兵,其患
较法国之兵为尤甚。”④尽管后来证明这是一条荒诞不经的消息,但
实非空穴来风。据日本学者田保桥洁的考证,八户是幕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