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忠县邓家沱遗址西周时期文化遗存的初步认识
李 锋
(郑州大学三峡考古队)
邓家沱是长江左岸河床边上的一块一级山前台地,隶属重庆市忠县新生镇邓家村第二村民组。
西南距新生镇约7公里,南与乌杨镇隔长江相望,东北距县城约10公里,再向东北约3公里就是著
名的善井口遗址群(图一)。
图一邓家沱遗址位置图
台地呈三角形,北靠高耸的土地岩,崖壁上散布着不少崖墓,右濒长江,左邻邓家溪。台地东
西宽约250米,南北最长约150米;海拔150—160米,坡度较缓,台地发育良好。台地上土质呈灰
褐色土,十分肥沃,非常适宜人类生息,现有居民十余户(图二)。
1973年,忠县文管所发现该遗址,1991年被确定为三峡水利工程淹没区地下文物B类遗址,
100 重庆·2001三峡文物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图二邓家沱遗址环境及布方位置
199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对其进行初步调查。2001年5月,经重庆市文化局三峡办批准,郑州大学
三峡考古队对其进行了正式发掘,发现了新石器、西周、秦汉、唐宋和明清等五个时期的文化遗存。
其中,西周时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而且颇具特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我们经过初步整理后,
形成了一些粗浅认识,以期为引玉之砖。
一、西周时期文化遗存的堆积情况与分期
本年度发掘到的西周时期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三角形台地的右腰附近,腰边堆积比较厚,遗
迹遗物丰富。中心地带则分布较薄,遗迹遗物相对比较贫乏。一般堆积厚度在60—110厘米,除划
例,简要说明西周时期文化遗存的堆积情况。
1.01ZDIvlll407西壁剖面堆积情况(图三)
第5层,属西周时期最上层堆积。厚20—25厘米,红褐色土,比较疏松,含有比较丰富的红烧
土粒和少量炭粒。出土物主要以角状杯、花边口卷沿粗绳纹罐为代表。其下叠压5A层。
第5A层,厚25~55厘米,浅红褐色沙瓤土,比较疏松,含有较多的红烧土粒和少量炭粒。出
土物以尖底杯、船形杯、素卷沿中粗绳纹罐、尖底盏为代表。5A层下开口的遗迹有H35。
H35出土物主要有尖底杯、素卷沿绳纹罐、耸肩罐、高领罐等。H35打破生土。
2.01ZDITl406西壁剖面堆积情况(图四)
第6层为西周时期堆积层,该层在IVTl405内被5A叠压。厚27。40厘米,浅黄褐沙瓤土,夹杂
忠县邓家沱遗址西周时期文化遗存的初步认识 lOl
图三01ZDIVTl407西壁剖面 图四01ZDITl406西壁剖面
有少量红烧土粒。出土物较少,主要是尖底杯、尖底器残片。6层下叠压H52。
H52出土物主要有素卷沿细绳纹罐、尖底杯、耸肩罐、喇叭形豆杯、盘口器、尖底盏等。其下
打破7层。
第7层,厚6—20厘米,浅褐色,质地较紧密。出土物极少且碎小,从质地上看与H52相近。7
层下为生土。
根据上述层位关系的指示和出土物的差别,我们暂将邓家沱遗址本年度发掘到的西周时期文化
遗存划分为两期三段:
第一期第1段,以H52为代表,器物组合以素卷沿细绳纹罐、尖底杯、耸肩罐、喇叭形豆柄、
盘口器、尖底盏等为代表。
绳纹罐、耸肩罐、高领罐、尖底盏等为代表。
第二期第1段,以01ZDIVTl407第5层为代表,器物组合以花边口卷沿粗绳纹罐、角状杯为代表。
这两期三段之间联系密切,已经不存在明显的缺环。
各期典型器物及相对年代
第一期第1段典型器物主要是陶器,以夹砂红褐、灰褐陶为主,少量夹砂黄褐、青灰陶,并有
少许黑皮红胎陶。大部分器物为轮制成形。器表以素面为主,罐类器器身往往饰有斜细绳纹。器类
主要有素卷沿细绳纹罐(图六,l、7、9)、素面大口耸肩罐(图五,1、3、4;图六,2)、素面尖底
杯(图五,7、8;图六,5、6)、素面尖底盏(图五,2;图六,lo)、喇叭形豆柄(图五,5;图六,
8)、高领罐(图五,6)、盘口器(图六,3)、素面平底器(图六,4)等。
第一期第2段陶器以夹砂红、红褐陶为大宗,另有少量夹砂灰陶、黄褐和少许泥质灰陶。一般
器物轮制成形,少量罐类口沿与器身分制后再粘贴在一体。器表以素面为主,仍只有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