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教材-条文.docVIP

伤寒论教材-条文.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论教材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一 太阳病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二 太阳病分类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为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睡眠,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从,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6) 三 辨病之阴阳属性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四 辨病传变与否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若脉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8)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193)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2)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75)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91)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328) 风家表解不了了者,十二日愈。(10) 第二节 太阳病本症 一 中风表虚症 (一)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4)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2)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4)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 太阳病,先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表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45)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56)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5)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 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 (二)桂枝汤禁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不汗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19) (三)兼证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1) 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22)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二 伤寒表实证 (一)麻黄汤证 (可见:凡病尚在表、无汗、脉浮、而无禁例者均可用麻黄汤)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1)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2)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36) 太阳病,十日已去,a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b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c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无汗,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汤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46)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47)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5) (二)麻黄汤禁例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83)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84)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85)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瞬,不得眠。(86)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粟而振。(87)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与禹余粮丸。(88)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89)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50) 脉浮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必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49) (三)兼证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

文档评论(0)

renw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